五大方法改善孩子咬人問題,爸媽必看!
孩子會咬人,不見得與口腔期不滿足有大關係,反而和孩子的情緒處理、表達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有大相關。如果孩子出現咬人行為,應該就下面五點著手:
1.快速轉移,離開現場
當孩子情緒已經開始比較激動時,建議可以趕快轉移注意力,給他喜歡的玩具、帶他去散步,離開緊張的氣氛來避免接下來較激烈的行為(先讓孩子冷靜下來後,再來講道理,效果加倍呦!)
2.增加口腔刺激、感統活動
針對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建議可以多提供口腔刺激,多讓孩子吃冰、硬、脆的東西來增加口腔感覺,以滿足他的感覺尋求。另外也應多提供較多的感官活動(例如:刺激強度較高的攀爬、蹦跳、奔跑),足夠的活動量,滿足孩子的本體覺、觸覺及活動量。
3.建立分享模式
除了表達之外,也要和孩子建立「分享模式」,用計時器限制時間,時間到就要交換玩具,讓孩子先從交換開始練習分享,比起分享給別人,交換會來得更容易些唷!而且利用計時器,孩子能很清楚知道甚麼時候可以再換我,玩不夠?很好,這樣孩子就會學到等久一點,下次我也就可以玩久一點,而且等待的時間我還可以玩別的東西。
4.繪本閱讀
透過繪本的閱讀來增強孩子對此事的認知,例如上人出版的「不要咬人」,台灣麥克的「我不會咬你哦!」,透過聽故事,並觀察繪本中的圖案,來發展孩子的同理心和感同身受的能力,語言能力較好的孩子亦可讓他試著表達出這本繪本在說什麼,試著說出自己該怎麼做,也可加入些情境模擬,讓孩子說說看自己有什麼好方法呦!
5.練習表達
平常可以透過一些表達的練習、模擬情境(如:你沒有拿到玩具,現在好生氣,那應該怎麼辦呢?告訴媽媽我就可以幫你唷!),讓孩子知道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讓孩子有更多表達的技巧來降低其行為的衝動。
年紀小的孩子可能不見得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情緒,可以用心情顏色來引導,例如我現在是噴火的紅色,或我現在是橘色了,我快要變紅色了……等等,這樣的方式也有助於孩子的情緒控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