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分享這樣教,孩子更討厭分享
「玩具要分享 」,為何都教好幾次了,孩子就是沒有辦法好好一起玩?
一早,媽媽就告訴小新:「今天小表弟會來我們家玩,你要記得分玩具給表弟玩唷!」小新很快就答應。結果,當表弟一來,小新卻這也不准表弟碰,那也不讓表弟摸,甚至還搶走媽媽拿給表弟的玩具,接著表弟就崩潰了……。
你也看過類似的情景嗎?或者你們家不用等外人來,手足就已經為了玩具吵翻天了呢?「媽媽,哥哥不分我玩具!」「媽媽,弟弟搶我玩具!」「媽媽,姊姊玩好久了,都不換我」……可能還有更誇張的,哥哥以前的寶寶玩具,拿給妹妹玩,哥哥還會搶走說「不行!這是我的!」
孩子不分享,原因是…
為什麼要孩子學會分享這麼難,這是因為:
1. 小小孩比較自我中心,太過著重在自己的感受、慾望與需求中,「給出去我就是沒有了」的念頭讓孩子不願分。
2. 小小孩的感同身受、同理的心智還未成熟,因此不太能站在對方的立場想。
3. 小小孩的大腦前額葉自我控制的能力還不夠成熟,因此就算知道要分享,但總是做不到。
儘管如此,以上都不能該理所當然成為小小孩不分享的理由,教育和環境是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的,我們應該要促進孩子的心智更加成熟,而不是等年紀到才去做引導。
爸媽別說!教孩子分享的常見NG話語
教小孩分享,最怕的是大人教錯讓孩子討厭「分享」,以下是常見的NG話語:
NG話語1:你答應會分享,又反悔!
這其實帶有責罵的意味,你可以提醒孩子我們約定過的事,但不要苛責,這會令孩子做錯誤連結,「分享很討厭」。
NG話語2:這是公家的,你不能霸佔
你可以提醒孩子物品的「所有權」,但不可以貼孩子標籤,你可以提醒孩子注意一下旁邊的小朋友,觀察他們的感受,而不是批評,批評會讓孩子後面都聽不進去。
NG話語3:通通不要玩!沒收!
這會讓孩子產生錯誤想法,「是對方害我不能玩,他是討厭鬼」、「下次我要更厲害,在爸媽來前解決問題」、「學爸爸媽媽,用強硬的方法,就能解決問題」。
NG話語4:借他玩一下又不會怎樣
這句話完全是大人以自我為中心的說話方式,並沒有真正教孩子站在他人立場去想,或者,在教之前,也許可以先問問孩子,不能借的原因,以及何時才能借呢?先了解孩子的感受與想法。
NG話語5:這麼小氣,誰要跟你玩
又是一句帶有批評的話,孩子會覺得,「沒差,反正我現在玩得很開心」,記得孩子都很「短視近利」的,這不是在說孩子不好,而是他們真的沒有辦法想那麼遠。
NG話語6:你不分享,會交不到朋友
與其用社交去威脅孩子,倒不如在孩子有機會跟同儕一起玩時,趕快「催眠」孩子,你有沒有發現,一起玩其實很好玩?這絕對比你用負向的教法有效,你用負向的方式,只會讓孩子對於「分享」更容易排斥。
知道不能這樣說,那對於甚麼都是「我的」的孩子,到底該怎麼教他一起玩呢?可以看看這篇文章:小孩世界裡「都是我的」,分享概念怎麼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