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使壞是在發出警訊,大人要能聰明應對
一位媽媽來就開始懺悔,「我知道不可以罵小孩,但我看到孩子又在那邊哭鬧、講不聽,我實在就受不了,我也曾跟他好好的講道理,但沒有用,每次都要出動家法,孩子好像才會收斂,這樣的孩子到底要怎麼教?」
你也有過這樣的心情嗎?爸媽常為孩子的情緒行為所苦,總是在想該怎麼教、怎麼糾正,但你知道孩子其實也在為「情」所困嗎?行為背後一定都有個目的,但孩子沒有辦法像大人一樣,用成熟的方式表現出來,他其實不知道該怎麼辦?
常見的孩子「壞行為」,可能在發出什麼警訊呢?
使壞行為1:孩子動不動就用哭的
X錯誤迷思:大人很多會將孩子的哭,當成一種吸引注意力的行為,或是一種手段,這是不對的。
暗藏警訊:其實他在說「我現在沒有安全感」
O正確應對:孩子會哭往往都是感到脆弱、挫折、不知所措,想要有個支柱,此時大人該做的是提供安全感,想要教孩子耐挫、勇敢、獨立解決問題,等他冷靜再說。
使壞行為2:孩子固執不聽大人的
X錯誤迷思:大人很多會覺得這是孩子故意挑戰、叛逆、沒受到教訓不會怕,但這是不對的,問題根源其實是大人。
暗藏警訊:其實他在說「我覺得一直被限制」
O正確應對:大人應該反思教養有沒有過度自我中心,例如常說教(如果我是你…)、批評(我不喜歡…)、命令(不要用哭的)或控制(你再這樣,我就…)等。要改變大人必須先同理孩子,讓孩子知道你有理解他的想法,然後姿態放軟,就事件分析,告訴孩子你的考量與擔心,邀孩子一起討論解決辦法。
使壞行為3:孩子說謊掩蓋事實
X錯誤迷思:大人可能覺得說謊是孩子在逃避被懲罰、被罵,所以一直跟孩子強調不可以說謊,但這是不對的,越提醒才會越說謊。
暗藏警訊:其實他在說「我怕你覺得我很壞」
O正確應對:面對孩子說謊,大人更要獎勵孩子的誠實,孩子都喜歡表現好的一面給大人看,他們也希望爸媽開心,因此會不自主地去掩蓋過錯,我們都希望孩子是誠實的,為何不直接一點讓孩子了解「你誠實爸媽也會感到欣慰」呢!
使壞行為4:孩子找機會欺負弟妹
X錯誤迷思:大人可能認為孩子就是在吃醋,所以會想用多一些陪伴來改變孩子的行為,但,這未必正確。。
暗藏警訊:其實他在說「有弟妹在我就常被罵」
O正確應對:很多的老大,並沒有覺得爸媽對他不好,但他們的確因為弟妹的出現,很常被罵,這才是令老大不平的原因。因此爸媽要做的教導老大怎麼跟老二互動,老二有錯的地方,也該當老大面前指正,糾正老大時,一定要說明清楚,別讓老大做錯誤連結。
使壞行為5:搗亂同儕遊戲
X錯誤迷思:大人可能認為孩子只是想跟同儕玩,用錯方法而已,但這只有對一半。
暗藏警訊:其實他在說「都沒有人要跟我玩」
O正確應對:孩子的確想跟同儕玩,但無法融入,才會用這樣的方式,讓大家注意到他,要不然沒有人要理他。這樣的孩子需要有大人在小團體中,引導孩子與同儕正確的互動方式,從結構化的課程培養孩子社交力。
使壞行為6:被念就暴怒崩潰
X錯誤迷思:大人可能認為是孩子禁不起被念,自尊心太重,但這是不對的。
暗藏警訊:其實他在說「為什麼你都不了解我」
O正確應對:他生氣是因為感到你落井下石,孩子會為自己的錯事懊惱,這時不需要再提醒孩子的錯,只需要關心。還有另一種可能,孩子覺得我的本意就不是這樣,為何你們都不懂,都以為我是故意壞, 這時建議大人處理時,先了解,別急著先批判。
當孩子行為在變化時,就是最需要更多關愛的時候。因為放假,不吃飯、不聽話、耍賴、不收玩具的行為,可能會因為親子相處的時間變多,這些壞行為也放大很多,千萬別急著當判官,否則你就會犧牲一段美好的親子共處時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