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自閉嗎?父母該注意的社會互動發展
小哲是家中的第一個孩子,因為兩歲還不會說話被醫生診斷是自閉症,當時爸媽非常不能接受,認為醫生只在診間看看孩子幾分鐘,然後就診斷,孩子明明七八個月的時候也有叫爸爸媽媽,明明也會看人,是現在才不愛說話,看心情理人,怎麼就說是自閉,自閉不是都自己一個人玩,不理人的嗎?小哲又沒有。
其實自閉症的孩子表現差異很大,依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自閉症歸類於「自閉症類群障礙 (autism specturm disorder, ASD)」中,包含亞斯伯格症、高功能自閉症在內,也都屬於自閉症類群障礙。
我的孩子有自閉症嗎?3歲前要注意的互動發展
在過去,臨床上自閉症通常都會至少三歲以上才會確定診斷,但其實現在國內外都已經認為這樣的年齡限制應該要下修,部分具有典型自閉特質的孩子,早在生理年齡18個月大或是在更早的時候就可被發現,甚至在24個月大時就能被診斷出來,因此若3歲以下孩子,有下列的特徵,就要提高警覺是否有自閉的傾向:
特徵1、眼神注視
孩子是否欠缺適當眼神交流與注視?眼神是否經常缺少溫暖、愉悅的情感表達?
特徵2、語言理解
孩子無法辨識出爸媽或主要照顧者聲音?對自己的名字不太有反應?對環境中的聲音相當敏感?其他人想跟孩子互動,他常常沒反應?
特徵3、口語表達
孩子缺少對話式的聲音互動(6個月幼兒具備能力)?牙牙學語時間晚(一般孩子4~5個月就會)?缺少有情感的語氣詞,例如「喔喔、哈」?
特徵4、社會認知
孩子手勢少,甚至沒有手勢,例如揮手、指、分享等動作?
自閉症類群障礙孩子,主要在兩大發展出現問題
1. 社交溝通與社會互動
未滿一歲的嬰兒即會對人的聲音產生興趣,朝聲音的方向轉頭,對人微笑……等。但若是自閉孩子,因他們缺乏與人的連結,欠缺與人情緒分享、情感交流的能力(例如不會因為完成一件事很開心得意的看著媽媽),因此很難與人建立親密感;在團體中,孩子因模仿力較弱,無法注意到大家正在做甚麼事、玩甚麼活動(共同注意力),也欠缺與人的眼神注視,且社交技巧差,常會被邊緣化。再者自閉症孩子在處理社交人際的大腦核心區域,其功能連繫不全,因此在同理心的發展、注意力、情緒上都會有明顯的困難。
另外由於孩子在理解他人言語、肢體動作、表情上有困難,因此在這些非語言的溝通表達上,常會有挫折。即使有口語的表達,也會發現孩子使用的語句較為簡略、缺乏變化及想像力(缺乏假扮性遊戲的語言內容),也缺少情感,常會出現如鸚鵡般仿說、電報式語言(句子的組成多為名詞)、代名詞反轉(像蠟筆小新說「你回來了」)等現象。他們很憨直,不太能理解話中話或暗喻,例如「你吃飯了沒?」孩子可能會一直告訴你,「我先跟你說我今天中午是吃麵!」
(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