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頻尿及尿濕,父母不知道的心理因素
「為什麼我兒子不到十分鐘就喊著要去廁所?而且每次都只尿一點點而已?」「為什麼我女兒剛上完廁所不到五分鐘又說要去尿尿?」為什麼孩子一直喊著要尿尿?
孩子本來白天已經不用尿布了,但突然之間白天變的很頻尿,可能剛尿完,結果10分鐘或30分鐘後又想尿,但尿量不見得很多,尤其好發於3至8歲的成長中的孩童。這類的孩子可能就是「小兒頻尿症」,這是指一種只發作於白天時段的急性、單純性頻尿症。
至目前為止,病因尚不清楚,部分的學者支持的理論是環境改變引起的心理或情緒障礙、或者是暫時性的排尿協調功能失調。
孩子頻不頻尿,爸媽怎知道?
*孩子明顯變得頻尿,且會導致學校和日常活動中斷
*平均15~20分鐘就會想尿,甚至可能5分鐘就想尿。
*高峰期發生在5~6歲,但3~14歲都有可能發生。
*每次的尿量可能不多。
*尿液的顏色、流量、氣味皆屬正常。
*可能會尿床,但尿的頻率不如白天頻繁。
*不會有尿失禁的問題(夜晚除外)。
*大便的習慣不會改變。
*不會有尿尿疼痛、灼熱感或肚子痛等
*通常伴隨有心裡的壓力。
小兒頻尿,有生理及心理因素
其實到目前為止,原因仍不明確,但學者一般認為和以下有關:
*膀胱過度敏感,尤其在天冷的季節會更明顯。
*感受到明顯的社交或情緒壓力。
*頻尿只出現在有壓力的環境下,壓力解除,症狀也就跟著改善。
*通常心理因素是導火線,例如學校適應、課業挫折或被欺負、感到壓力,另外父母爭吵離異、家中成員有人去世、或有新的手足、轉學也都有可能造成。
頻尿找不到原因? 可能是壓力、焦慮在作祟
要改善心理因素的頻尿,重點當然就是解除壓力源了。有時自然看待反而才是正解,因為孩子自己也會對於頻尿感到懊惱的,大人越不將頻尿看成一回事,孩子也就會越不在意,就心理層面而言,反而壓力解除。
因此建議大人可以先都靜觀其變。真正該注意的是一開始造成頻尿的導火線,如前面我們提過的環境適應、課業壓力……等等,陪伴孩子調適這些壓力源,幫助放輕鬆,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提醒各位爸爸媽媽,小兒頻尿症是不會有其他症狀,所以孩子不會抱怨尿尿有疼痛或者是有灼熱感,一般在7~12個月後會自行恢復。但如果孩子在經過行為的治療,和環境的改變之後,還是不能解決他頻尿的問題,或尿尿時有不舒服的感覺,尿液混濁,就建議盡速找泌尿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