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戒奶嘴、戒吃手又不傷心理?
另外,隨著孩子年紀成長和長牙後,也不要一直只提供流質和泥狀副食品給寶寶,要試著提供半固態或固態食物讓寶寶練習咀嚼。
![]()
3. 適當地調整食物硬度、材質
.1歲以後的孩子,也要開始練習吃點硬的食物,來增加咀嚼的機會,如飯及一些水果切片。
.至少一歲半後的孩子,三餐就不用再特別煮,直接大人餐桌上的食物剪碎就能吃(視食物的硬度決定剪多碎)。
.2歲後的孩子,就應該能吃大人飯桌上的食物,而且大多不太需要特別剪囉!
.另外食物的口感(粗細)、味道(酸苦)、溫度、韌度也應該多變化,會用吸管就別再用奶瓶喝奶。
大一點的孩子若是還是喜歡吃手和吸奶嘴,應提供孩子更多咀嚼的機會,如讓孩子常嚼饅頭、芭樂切片、豆干、魷魚絲、海苔、啃硬的小米餅、堅果類等。
4. 陪伴孩子,教導功能性遊戲
爸爸媽媽應多利用玩玩具、說故事和遊戲方式來轉移注意力,讓孩子有事情做,孩子才不會因無聊以吃手或奶嘴來達到感官的滿足。
一歲半之後家中也應添購一些可組裝、操作等的教具,讓孩子的雙手有事做,大腦認知提升自然不會想要以感官刺激滿足自己。
5. 及早改變睡眠儀式
很多的孩子是需要靠吸奶嘴和吃手來入睡的,這個習慣其實是被養成的,所以baby時期,就應該要建立不依賴奶嘴睡覺的睡眠儀式。
如果已經建立了,那麼現在改變睡眠儀式也不嫌晚,例如按摩、說故事、聽音樂……等,最重要的是爸媽要有心理準備,剛剝奪奶嘴時,孩子一定會有情緒反應,別因為忍受不住了就再給予,這樣只會讓你下次下定決心時,會面對孩子更慘烈的情緒反應唷!
6. 滿足感覺需求
有些一直吃手的孩子其實是在滿足自己手部觸覺、本體感覺的需求,所以應該給予孩子多一些這樣的刺激,例如使用觸覺刷,甚至針對每根手指頭刷,平時多玩沙、安全無毒黏土、水、組裝積木等等活動,當然口腔按摩也不能少。
另外從生活中也能執行,例如擰抹布擦桌子、吃些手抓食物(如飯糰、水果等)……等。
7. 提升孩子的情緒處理能力
人在有負向情緒時,例如焦慮、緊張、不安時,會更容易依賴感官的滿足來安撫自己,所以減少孩子有負向情緒出現的機會是重要的,增加孩子正向情緒的方法很多,例如運動、曬太陽、均衡飲食、多攝取堅果類、減少吃進人工添加物、油炸食物、父母的陪伴……等。
![]()
8. 讓孩子好好跟奶嘴說掰掰
很多長輩會用一些比較特別的手法來戒奶嘴、吃手,例如塗辣椒,雖然他可能立即有效,但這往往也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信任,過了一歲半,爸爸媽媽就可以開始灌輸孩子長大了,要準備和自己的嘴嘴說掰掰囉!
甚至編個故事,讓孩子好好跟它掰掰,顯示自己長大。至於吃手,利用生病的相關故事告誡孩子也是有用的唷!
看到這裡,爸爸媽要互相提醒,吃奶嘴到太大,醫學已發現對孩子的發展及健康都不好,也要跟長輩多溝通,大家一起學方法、一起分享新知,讓孩子安心的戒奶嘴。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