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對孩子說「輸沒關係」,因為孩子心裡認定就是有關係
很多孩子玩遊戲都只要贏,輸了就生氣、尖叫,特別是四五歲以後的孩子,都會經歷過一段失敗就爆炸的時期,這段時間爸媽角色很重要,引導的好,孩子未來是個逆境智商高、能面對挫折的人,如果不能好好引導,孩子未來可能就是一個怕失敗、沒自信、懷疑自己、懷疑人生的人。
我們很喜歡在孩子為失敗而有情緒時,對孩子說「輸了又沒關係」,但你知道嗎?這句話一點用也沒有,因為根本沒打中孩子的心聲。
孩子怕輸怕失敗,主要有6原因
1. 對失敗有錯誤的認知:
這與過去大人的處理方式有關,孩子完成任務,大家就會高興讚美,但跌倒受傷,大人可能就會緊張,或責怪對方;大人事情沒完成,可能就會生氣不高興。孩子透過觀察,理解到成功是好的,失敗是不好的、糟糕的、不對的,因此,打從心裡討厭失敗。
2. 我很棒怎麼可能失敗:
這可能和大人的過度讚美有關,如果大人讚美孩子時,過度強調結果而不是過程,例如「你好棒,你完成了」或「你很聰明耶,居然成功了」,孩子會連結到自己是優秀的,不會失敗,那麼,當真的遇到失敗,很容易就崩潰。
3. 我成功會讓爸媽開心:
孩子都會希望自己能讓爸爸媽媽開心,他們最容易學到的是,當他們表現好,爸爸媽媽就會很開心,所以孩子不想要失敗,因為他們認為失敗會讓爸媽不開心。
4. 我很認真怎麼會失敗:
大人在生活中,很容易無形中灌輸孩子一個觀念,「有努力就會成功」,但現實上,並不是如此,很多孩子剛開始接觸的遊戲,都有所謂的運氣成分在裡面,可惜,孩子還無法理解,所以他們會因為努力了還輸而爆炸。
5. 失敗會讓大家覺得我很笨:
這也是從經驗學來的,可能從大人對一個吃香蕉不知道剝皮的小孩取笑而來,或者是大人間互相取笑的言語而來,總之,那些言語本身也許都不是嘲笑,大人把他當成生活樂趣,但孩子聽來,可能就是嘲笑,因此在孩子失敗時,很容易聯想到大家會笑我,會說我笨。
6. 一旦失敗,我就是一個失敗者:
孩子很容易把事情想得很嚴重,失敗就像天塌下來了一樣,感覺會一直跟隨著自己,然後很久很久,所有人都知道我輸,因此孩子會很怕失敗。
6個正確觀念,陪孩子面對失敗
所以,要孩子不怕失敗,爸媽要先教孩子面對失敗,需建立孩子六觀念:
1. 有贏家就會有輸家,如果知道比賽贏家都是同一個人,你會想玩嗎?應該不會吧!因為已經知道結果的遊戲,不好玩。
2. 光靠努力,未必會成功,還要有運氣,就像擲骰子,我好想要擲到6,就算再努力,也不一定會成功,運氣跟你有沒有努力、你好不好無關。
3. 比賽或遊戲最重要的是態度,可以帶著孩子看各種比賽,不論是棋類或球賽,學習輸家和贏家面對輸贏時的態度,有些時候你會發現,儘管是輸家,但他們還是很開心,為什麼呢?因為感謝對手讓他們有一個難忘的經驗,接著帶著孩子會想遊戲過程是不是也有愉快的地方呢?
4. 有些失敗是可以被克服的,帶著孩子去分析失敗的原因,引導孩子思考可行的解決辦法,提升能力,就能減少失敗。
5. 爸媽不怕你失敗,最怕你不開心,你成功時,爸媽開心是因為看到你開心,所以你難過爸爸媽媽也會跟著難過,孩子,你要知道,最令爸爸媽媽開心的一定都是你努力的過程,而不是最終輸贏的結果。
6. 失敗沒有那麼可怕,當別人失敗時你會去笑他嗎?你記得別人輸過幾次嗎?不記得,因為玩過就忘了,對吧!你也不會嘲笑,這又沒甚麼。既然如此,你怎麼會覺得別人會笑你呢?失敗是短暫的,而且誰沒失敗過,你知道媽媽以前下棋都輸嗎?跟孩子分享經驗,孩子發現爸媽原來也沒這麼厲害,會開心不少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