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錯了都先怪別人,自省能力怎麼教?
「這不是我弄的」、「是他先弄我的」,常聽到孩子說這些話嗎?小心,孩子可能養成卸責、不自省的習慣。
這並不是要大人不相信孩子,而是提醒爸爸媽媽,隨時都要理性、客觀地去了解事情的全部,掌握前因後果,孩子說的可能是事實,例如的確是別人先動手,然而,造成對方動手的原因,其實是孩子做了會讓對方誤解的行為,這時大人就能給予引導,讓孩子學習自省。但,倘若事實上真的孩子錯了呢?大人只聽孩子說,不去深入了解真相,可能就錯失了一個教育孩子的機會。
習慣發生事情就推卸責任、不自我反省的孩子,對未來性格的養成,有著大影響,例如:
1. 孩子一不如意就怪東怪西,連積木垮了都怪大人走過去的風,而沒想過是不是自己沒蓋穩,或者是疊這麼高本來就有可能垮,再重新蓋堅固就好,因此,久了孩子容易養成怨天尤人的個性,只會抱怨。
2. 出問題孩子就急撇清關係,例如媽媽問怎麼有人沒關水龍頭,孩子連想都不想就說「不是我」、「我有關緊唷」,可是剛剛明明就只有孩子去洗手間……,孩子不會先去檢討,習慣性的否認,會養成孩子不肯承認錯誤的個性。
3. 遊戲或比賽輸了就怪隊友,沒有想過自己也是團體的一份子,沒有站在他人立場著想,久了容易養成自負缺乏同理個性。
4. 錯了都說是別人害的,例如今天沒穿運動服,都怪媽媽沒叫他穿;聯絡簿沒帶都說是媽媽沒拿給他,久了會養成習慣遷怒而不知道自我反省的性格。
5. 失敗才藉口一堆,例如「我就覺得是A,但媽媽說是B啊」,「我只是剛剛沒有專心」,總是為失敗找了一堆理由、藉口,但為何在當下就是不發表意見或多努力一些呢?這樣的孩子久了容易養成被動,不積極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