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建署調查:國中生性行為比率激增,近四成未避孕!
其實,阻擾我們坦然面對孩子「性」問題的最大癥結,不是傳統禁忌觀念的約束,而是我們不清楚兒童的思考、理解能力,也不能預期兒童對這類訊息的反應能力,所以多數父母很難開口跟幼兒談論有關性、生殖或分娩的問題,更缺乏處理幼兒性問題的能力。
▼ 性別教育,要分四階段來教!
對於孩子的提問或舉動,不管家長有沒有辦法給正確的回應,以正向的態度面對孩子是最重要的,甚至應該對孩子的提問給予鼓勵,在親子雙方不避諱的情形下,將來孩子到青春期,可自然而然跟爸爸、媽媽一起討論。別讓孩子因為對「性」的好奇心,而開始用自己的方式探索,有時可能會因此涉獵到不正確的訊息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