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不分享、老二一直搶,爸媽該怎麼教一起玩?
5. 樹立好的身教:
大人自己要當模範讓孩子看,例如排隊不插隊、有好吃的食物會詢問大家要不要吃……。重點是,要說出來讓孩子知道,例如今天爸爸今天吃到好吃的雞蛋糕,我就覺得一定要帶回來跟妳們分享,我覺得全家人一起吃最好吃。
爸媽要教弟妹「表達」
1. 學習溝通方法:
「請問你還要玩多久」、「請問我甚麼時候可以借」、「我只是想看一下就馬上還你」……等溝通協商的話術,是需要大人教導的,當然,當弟妹還小的時候,無法表達這麼完整,這時候就需要大人幫忙「發聲」,然後讓弟妹只要做認同的反應即可,爸媽幫忙溝通交涉,例如「妹妹只是要看一下,就會還哥哥,妹妹對不對?」然後爸媽記得說到做到,如果老大始終不退讓,記得要先用示弱懇求的方式,請弟妹做出拜託拜託的動作,而不是大人自己先動怒唷!因此這個年紀當孩子在搶玩具時,不建議全放給孩子自己處理,大人應該在旁適時引導溝通方式。
2. 建立所有權概念:
例如這是親子館的玩具,這是我們家的玩具,這是爸爸的筆、這是媽媽的包包,很多東西都是有所有權的,要碰要拿都要問,太小的弟妹要拿爸爸媽媽的東西,如果已經有簡單的手勢表達發展,也都建議要學會表示「我要」或「拜託拜託」唷。
3. 練習輪流與等待:
兩歲以前的孩子很難有自我控制力,因此大多需要大人在旁引導等一下,其實只要大人持續有在說話,例如「妹妹,我有跟哥哥說了,我們等一下哥哥就好了,好不好?你很棒對不對?你會等等對不對?…」大人只要持續一連串有跟孩子做這樣的互動對話,孩子會先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的,無形中就拖延了很多時間,孩子就不容易因為等不了而有情緒。
4. 讚美動口不動手:
只要弟妹有嘗試用表達的,爸媽都應該給予讚美,孩子才會習慣用表達的方式去做。
5. 建立成功經驗:
弟妹也在學習甚麼行為會有甚麼結果,簡單來說就是因果關係,如果用表達的方式,能得到他想要的結果,又可以得到爸媽的讚美,誰還會一直用不對的方式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