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坐不住?小心符合這6特徵是過動症
孩子有過動傾向,MGCC教養策略
這邊要跟各位家長與老師釐清幾件事,第一個是過動是一種症狀,是大腦還沒完全成熟的問題,而非品行問題;再者,過動是可以透過行為的教育及療育,讓團體中的行為問題降低的;最後,過動兒對周遭人如何看待他們,內心也是很敏感的。
有過動傾向的孩子活動量高、坐不住,常分心與干擾,家長該如何教養?這邊要來教你MGCC教養策略:
M(motivation)→ 引發參與動機
研究發現,過動孩子除了在大腦控制系統有問題以外,他們的動機也比較弱;所以要讓他們聽話,一定要引起他的動機及興趣,例如:孩子不喜歡英文,你可以跟他說「英文有助你未來寫程式、打電腦」、「英文讓你可以出國旅遊跟人溝通」。
G(goal)→ 設定短程目標
過動的孩子很衝動,衝動特質不能設太遠太難的目標,例如時間可能最多30分鐘,讓他們能成功,就能獲得成就感。而且大人要大大獎勵不衝動,這樣他們才會記住。
C(challenge)→ 給有挑戰的活動
過動的孩子聽到有點挑戰的活動,會覺得很好玩,眼睛才會亮起來,所以父母要包裝,例如無法完成畫畫,可以跟孩子說「我們看誰先找到交通工具並畫滿」,把無趣變有趣,練習變闖關,他會比較願意去做。
C(control)→ 孩子可以自我掌控
過動的孩子比一般孩子還討厭人家管,所以如果大人把時間訂得死死的,一小時內要寫完數學,一小時內要聽完英文CD,他們會反彈。解決方法是讓他們參與設定計畫,他們覺得自己能掌控,會比較回神,學習意願也會比較高。
如何預防孩子變過動?
1、訓練大腦對訊息的正確反應
大腦是愈練愈靈光,不用就失控,所以平常愈不刺激大腦,裡面的活動、情緒、專注力處理系統就愈不活化。爸媽可以怎麼刺激孩子的大腦?請做到「刻意練習」,例如給孩子三個指令,讓他記、讓他做;也可以透過一些專注力教材,訓練他用眼睛找目標、針對目標做反應,讓大腦動起來。
2、給大腦需要的活動
過動的小孩盡量不要玩到人來瘋,但可嘗試一些出力氣的活動,像是推手大力士、推大球、提東西、踩腳踏車等活動來發洩體力與精力,都能改善過動的症狀。另外,很多人會誤以為讓孩子多進行一些靜態活動,有助他「靜下來」,錯,安排活動請動靜均衡,透過中強度的運動量及環境刺激,更有益於大腦重整,才是避免孩子不過動的不二法則。
3、吃對大腦所需食物
有一學說認為,部分過動症患者體內有輕微發炎狀態,因此補充EPA能有抗發炎作用。而EPA存在於Omega-3之中,因為多吃富含Omega-3的食物,例如魚(鮭魚、鯖魚)、海鮮、堅果,可改善專注力不足的情況,預防孩子變過動喔!一般建議兒童每週吃3次魚、4次堅果來補充omega-3,若確診過動的孩子,則應該提高攝取量!
► 推薦閱讀:打造孩子聰明腦的5多3少飲食法
4、規律作息與正向教養
2015年日本研究指出,孩子在2歲時的上床及起床時間點/規律性,與8歲時專注力和破壞、干擾別人行為,非常有關聯。大人不僅要關注兒童睡眠狀況的量與品質,更需要注意「早睡早起」以及「建立規律性」,別讓不良作息影響大腦的可塑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