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坐不住?小心符合這6特徵是過動症
你是否也遇過這樣的情境……
「上課時,小朋友都在注意老師的引導,只有我們家小孩一直跑來跑去……」
「整天動個不停,玩具玩不到幾分鐘就要換,連吃飯都坐不住……」
不僅旁人,連自己都忍不住懷疑,孩子會不會是過動呀!上網google,專家總說年紀小孩子本來活動量就大,過動通常至少要5~6歲之後才能診斷,可是等到確診不就太晚了嗎?到底有沒有辦法及早知道我的孩子是過否過動了呢?
分不清,過動還是好動?過動孩子常有6徵兆
我的孩子是好動還是過動?相信這是許多爸媽心中的疑問。好動孩子可接受大人下達的指令,並加以完成;但是過動小朋友每天像是閃電麥坤跑個不停,卻無法停下並觀察自己的情緒引擎及不良的行為。
出處《教養的真相》
1.身上總是像有蟲,扭來扭去靜不下來
2.很難持續坐下來一段時間,從事較靜態活動
3.不太喜歡休息,好像都不會累。即便坐著,也靜不下來
4.停不下來,過度製造噪音
5.跳上跳下、衝來衝去,危險意識很低
6.活動量需求,比一般同齡的孩子大很多
三大核心症狀-分心、過動、衝動,不同環境都發生才是過動
過動傾向還會表現於各種不同學習環境之中,而且必須同時發生才能稱之為過動,舉例,在學校,孩子被老師認為有過動傾向;回到家裡學習,媽咪也發現老師指出的過動情況;即便到了隔壁阿姨家玩,也被質疑「你家小孩是不是有過動?」
在臨床上常發現,有些注意力缺損過動(ADHD)的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前,一直被當成調皮,就這樣錯過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等到上小學後,發現孩子學習不專心,被老師、同學,甚至同學家長貼標籤,出現負向的情緒反彈,才發現狀況愈來愈嚴重!
ADHD的三大核心症狀就是「分心」、「過動」與「衝動」,不過由於孩子在4歲前,各方面的發展都正快速進行,行為變化很快,因此很難將他們的行為具體描述列入ADHD的診斷標準(DSM-V)之中。
但還是有些地方可以判斷,好比說,即使孩子的注意力短暫、衝動、易發脾氣、活動量大,那些沒有ADHD危險因子的孩子,在適當的時候還是能夠靜下來聽聽故事,或看看繪本,也比較可以坐得住,玩玩拼圖或把玩具收拾好;相較之下,如果是有ADHD危險因子的孩子,就沒辦法專心或靜下心來完成一件事,反而經常會表現出極端的行為,包括破壞活動或社交關係等。
有些孩子能夠乖乖聽老師講話,但是在家裡卻活潑地跟一隻小猴子,這樣的孩子是過動兒的可能性就去掉一半機率了,這可能是教養環境出了問題,爸媽不會教,採取放縱制,但遇到會教規矩的老師以及進入團體,孩子就能服從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