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孩子愛動手打人,導火線往往是這6原因!
小孩動手打人一直是家長很苦惱的問題,特別是4、5歲以上的孩子,應該已經比較懂事了,卻還愛動手,外人容易認為是因為爸媽沒在教、大人太過溺愛,或者是「大人就是不打才會這樣」。
但事實上,正好相反,大多數的爸媽是真的有在教,但孩子就是教不會,用打的也沒有比較好,反而有更多反抗行為出現,究竟愛動手的孩子該如何教?
「動手」,可能包括踢人、抓人、咬人、用拳頭揍人等傷人行為,孩子在動手時是有意識,但卻又控制不了,所以有些孩子會說,他知道不能打人,也知道他正在打人,但當下腦袋就是一片空白。
孩子愛動手打人,導火線往往是這6原因
孩子為何愛動手打人,可能受到先天基因和後天環境兩大因素影響。科學家已發現有「暴力基因」或「戰士基因」的存在,因此「好鬥」這件事是會遺傳的,但,家庭環境才是決定孩子未來是否存在暴力傾向的重要關鍵,例如家庭不和諧、家長情緒控制不好,或長期被手足戲弄等。除此之外,若孩子從小接觸較多暴力卡通、本身有學習困難、情緒調節不好、內在焦慮或神經發展學上的問題,例如泛自閉症、過動症等,這些都是造成孩子容易出現動手行為的原因。
愛動手的孩子,他們動手的導火線往往是因為生氣,例如被挑釁、被嘲笑、不被尊重、覺得委屈、覺得丟臉、覺得厭惡,都會產生生氣的負面情緒,進而想要用攻擊的方式來解決。孩子愛動手的內在原因包括:
1. 很容易被言語激怒就動手
2. 被嘲笑會過度生氣就動手
3. 覺得丟臉自尊心受損就動手
4. 覺得百口莫辯只能動手
5. 沒有解決方法只好動手
6. 控制慾強要別人聽他的
你會發現他們往往都會將事情歸咎於是對方不對、是對方先、是對方故意、是對方不尊重他……等,但深入探究後,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孩子過度解讀了別人的意,或錯誤地解讀了對方的想法。
爸媽必看!孩子愛打人要教這3件事
因此愛動手的孩子,你拼命跟他講道理,跟他說不可以打人,是沒效的,你該教的是孩子的心智解讀能力、同理心以及問題解決能力。針對每次的事件,客觀的分析對方的想法與意圖,有些時候說者無意,但聽者有意,這時候可以教孩子該怎麼跟對方溝通,以及進一步的處理方式,並演練一次。若對方的確是惡意,除了教孩子溝通方式外,也要提醒孩子對方可能就是想要你犯錯,若你真的動手,不就輸了嗎?然後跟孩子共同討論解決的方式,此外,也要教導孩子「轉念」,例如「這個人重要到值得你破壞我一整天的心情嗎?這樣划不來吧!」或「在有情緒時,我如果做些什麼,可能反而容易會出錯,換我被罵,更慘。」
會動手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大人的理解與包容,讓孩子感到你懂他,他才會把身上的刺收起來。如果孩子處於一個經常被罵的狀況,認為大家都不懂他、貼他標籤,有壓力,就會更常劍拔弩張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