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展慢,有時是大人做太多造成!
幼兒園裡一個孩子,每天中午吃飯都是最後一個,哭哭啼啼的説「不要上學了」。老師很無奈的説:「孩子吃飯從小被餵到大,生活自理能力很差,進到學校後非常不適應。」
我看了一下孩子,果然連湯匙都握不好,吃一頓飯掉的滿桌,自己也很挫折,怎麼會喜歡上學呢?這到底是大人的問題、還是孩子的問題呢?
⭕️一歲半學用湯匙挖食物送進嘴巴
⭕️二歲半脱褲子及脱鞋子
⭕️三歲半成熟握湯匙自己吃
⭕️四歲自己穿衣穿鞋穿褲子
⭕️五歲後開始學習大小便後自己清潔
大家的孩子可以做到幾項?過度保護,除了讓孩子生活自理落後外,還會造成其他嚴重的發展遲緩,關心孩子的你,快看看這篇分析吧!
這些事,不要幫孩子做太多
我常評估一些孩子,這個也不敢,那個也不敢的,除了跟個性有關,有時真的跟大人過度保護有關,甚至讓孩子早期經驗不足、刺激不夠……發展慢是怎麼來的?透過這篇提醒大家,以下這些事別幫孩子「做太多」:
⭕️一歲半學用湯匙挖食物送進嘴巴,不要完全餵孩子
⭕️二歲半脱褲子及脱鞋子,可以協助,但不要幫他穿到好
⭕️三歲半成熟握湯匙自己吃,孩子可以獨立飲食
⭕️四歲自己穿衣穿鞋穿褲子,釦子、拉鍊,都可以讓孩子自己來
⭕️五歲後開始學習大小便後,自己可以初步清理
⭕️六歲後孩子可以自己練習洗頭、洗澡,很多步驟可以自己獨立,大人不要幫
台灣的新生兒出生率近年來頻創新低,但發展遲緩兒的人數卻是屢創新高。依據我國「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施行細則」,發展遲緩兒童是指在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有疑似異常或可預期有發展異常情形,並經衛生主管機關認可之醫院評估確認,發給證明之兒童。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發展遲緩兒童的盛行率為6~8%。在台灣隨著早期療育系統服務的推行,有越來越多的發展遲緩兒童被診斷出來,2010年台灣地區通報的發展遲緩兒童就有17,304人,較2009年增加7.0%,且有持續增加趨勢。不過由於台灣目前發展遲緩兒童是否通報須經由家長同意,因此相信實際的發展遲緩兒童人數應更多,所以發展遲緩兒童的早期療育,是兒童福利與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
(由於原因、受損程度和成長環境各有不同,因此每個發展遲緩兒童的表現仍會有個別的差異)
發展遲緩是先天還是後天?!
孩子發展遲緩造成發展遲緩的原因包括有:
1.早期環境刺激不足、經驗不足
(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