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常被老師反應不專心?原來是「這些事」偷走孩子注意力
9. 居家附近空污嚴重:空污的成分除了重金屬,還包括常聽到的懸浮微粒PM2.5,已有很多研究證實居住在空物較嚴重的地區,兒童有注意力不足、衝動及情緒控制不好的比例也較高。
10. 學習有困難:當孩子不理解的時候,就容易不專心,因此當孩子有不專心的問題時,家長可以先去釐清,是否是上課內容太難,或是老師的講解方式孩子不意理解等。
11. 有情緒問題:在《EQ的力量》一書就有提到,「情緒與認知的交互影響」,也就是說當有情緒時,大腦處理學習相關的能力就會減弱,自然也就不易集中注意力。
12. 過敏症狀:不論是皮膚過敏或是鼻子過敏,都容易讓孩子容易因身體狀況而分心,而且鼻過敏可能會影響睡眠品質,鼻塞也會讓孩子學老是昏昏沉沉、精神不濟。
13. 焦慮:孩子有焦慮狀況,例如分離焦慮、社交焦慮…等,自然也會影響大腦的專注。
14. 愛喝飲料:飲料除了糖份外,現在學童還很常接觸含咖啡因的飲料,這也是引響孩子專注力的原因。
15. 感覺統合失調:感統失調會讓孩子想要尋求自我刺激,或是讓孩子的大腦警醒度差,易發呆,這都會讓孩子不專心。
16. 缺乏動機:簡單來說就是覺得不有趣、無聊,這當然可能和老師的上課方式有關,但也有可能是因為孩子從小接觸過多的高刺激,而讓孩子對其他事物的學習無動機,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先天的報償中樞有問題導致。
避免孩子不專心,父母可以這樣做
1-2歲幼兒
孩子的眼睛發育要到6歲才算成熟,在這之前給予幼兒過多聲光刺激,不僅容易傷眼睛,還會導致專注力變差;建議爸媽以專心陪伴、多互動,取代3C育兒法喔!
除此之外,建立規律作息也很重要,像是固定孩子上床與起床時間,建立每天運動習慣,孩子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自然有安全感和自信,也就更容易專注在事情上。
3-4歲幼童
孩子升上小班後,可以跟他玩扮家家酒遊戲,融合孩子愛的玩具來做複雜的推理訓練,如男孩子喜歡車車,女孩喜歡娃娃,就當成遊戲互動中的部分元素,吸引孩子的專注力及增加耐心!
另外,親子共讀也是增進專注力的好方法,爸媽可以加入有趣的互動,像是邊念書邊搭配音效、聯想,透過問問題的方式確認孩子有沒有在聽,加強孩子的聽覺注意力。
5-6歲兒童
若希望中大班的孩子注意力持久一點,家長可以增加每一項活動的持續度,不論是共讀、塗鴉、運動等任何活動都OK。而隨著孩子年紀增長,我們很難避免他不碰電視,與其完全禁止,不如慎選優質節目、限制觀看時間,偶爾適度放鬆才能延續專注力。
另外有不少研究顯示,中高強度的活動有助於注意力;這邊推薦爸媽多帶孩子到戶外玩球,因為各樣的球類活動都是好的轉移性注意力訓練喔!
小學生
孩子上小學後,課業壓力逐漸加重,要學的知識愈變愈多,這時學習首重理解,別讓孩子在學習過程遭遇挫折、缺乏興趣,會讓專注力大打折扣。
父母同時要注意,盡量別讓孩子受同儕影響愛吃垃圾食物,也要多安排戶外運動,孩子能吃的健康、玩得盡興,注意力也都會有所提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