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講話,大人有五件事要注意
我很常看到,很多小小孩話還講不太好,結果旁邊的大人為了要叫他講話,一堆錯誤的互動,把孩子弄的很生氣,反而更不講:
1、一直叫小小孩叫人》孩子因為陌生,不知道怎麼互動,怎麼會跟你講話!
2、一直逗弄小孩當有趣》孩子會更防禦、更敏感,怎麼可能跟你講話
3、一直叫小孩講清楚》太小就糾正構音,孩子一時也矯正不來,就會不理你
4、取笑臭奶呆》如果小孩感覺到大人在笑他,他會更生氣
5、不回答就說他害羞》小小孩不回答問題,有些大人會笑說「幹嘛這麼害羞」,小心這句話會讓孩子更害羞
跟小小孩互動,教小小孩講話,要自然互動,不要刻意,孩子的語言發展才會好,快看看這篇~
孩子正在學習將單字組合成句子時,很容易說話不流利
你是否也說過這樣的話:
「沒關係,你慢慢說,不要急!」
「怎麼你最近說話都會這樣呢?想清楚再說唷!」
「我我我什麼?你是要吃麵還是要吃飯呢?(打斷孩子說話)」
面對學齡前孩子出現說話不流利,這些都是大錯特錯……!!
研究發現,2~5歲孩子出現口語不流利(俗稱口吃)的現象都是很常見的,他們會多次重複某個音或某個字,最常發生在孩子正學習將單字組合成句子的時期。
男孩大約是女孩的3倍,這種現象可能持續幾周或幾年,一般都會自己恢復,我們常稱之為「發展性口吃」,當然還是有少數長大後發展成真正的口吃者。
如何早期區辨「正常的不流暢」和「口吃」呢?
1. 說話時伴隨一些張力或臉部肌肉動作。
2. 在重複說話時伴隨著音調升高。
3. 較嚴重的口吃情況,會明顯感覺孩子說話相當吃力有張力。
4. 孩子可能會出現逃避說話的行為,或利用其他的聲音、字彙來開始說話。
孩子口吃別急著糾正,要先明白孩子說話不流利的原因
這年紀的孩子,思考以及理解能力遠超過他所有會的字彙或語法,想講卻提取不出適切的字彙組成句子,就會不斷重複一開始的字或詞。
通常,孩子專注於思考的過程,並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重複說話。但如果這時候爸爸媽媽做錯了,就可能會加重孩子的症狀了!可能造成說話不流利的原因有:
1.有家族史:
這個說法目前仍具爭議,因為尚未找到特定的基因,不過統計發現,如果父母親當中有一方有口吃的情形,孩子就有60%的機率也有口吃。
2.神經生理因素:
2013年發表於BRAIN的期刊研究發現,有口吃現象的兒童,其大腦中的聽覺動作(auditory-motor)和基底核丘腦皮質網絡(basal ganglia-thalamocortical networks) 和沒有口吃現象的兒童是不同的,因此會影響語言的計畫與執行,導致說話不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