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孩打人,2歳前就要教!
常常有家長問我關於孩子出手打人的問題,尤其是很多孩子在1到3歲或剛進幼稚園的時期,就會動手,爸媽深怕孩子從此就這樣養成壞習慣,更擔心未來人格的發展。
其實,雖然有些是孩子的個性氣質問題,但我常發現,還真的有些孩子是行為的問題!既然有媽媽問到小小孩打人,我就幫大家分析一下~
【小小孩打人狀況分3種】
1.嬉鬧的打人,興奮的表現
2.反擊的打人,東西被搶,地盤被侵略
4.引起注意的打人,覺得被忽略太久,所以要演一下
不管哪一種,都該教,不然會成習慣!
【小小孩打人原因有這些】
孩子出現打人的原因可能有:
1.不當模仿:
不論是親朋好友或鄰居的孩子,只要有過動手的行為(也許嬉鬧的打,也許是懲罰的打),對於模仿力強的孩子,看在眼裡,當然會學起來,甚至是電視、影片中的情節,孩子也照學。
不難發現孩子覺得打人反而開心,生氣情緒來時也會打人,因為他腦袋瓜看到的情景就是這樣。
但最常發生的,孩子家長的體罰,孩子看到的是家長生氣,所以打人,孩子就會在自己生氣不開心時,也出現打人的動作。
2.年紀小力道拿捏不當:
大約一歲左右的小孩,也會出現有打人的舉動,特別是本身氣質是反應強度較強、較急躁的孩子,他們的本意可能只是想要大人注意他、大人理解他的需求。
如果大人對於孩子的肢體語言表達敏感度較低,孩子就更會出現這樣的舉動,因為他會發現,只有這樣大人才會注意到我。
3.感統失調:
兩三歲後若有感統失調的孩子,與人打招呼或碰觸因為力道控制不好,就很容易被誤解是打人;另外感統失調的孩子也會比較容易控制不了自己的衝動情緒,也容易出現打人的行為。
4.生氣但語言表達情緒能力不足:
例如兩三歲的孩子與同儕遊戲,結果玩具被搶,這個年紀的語言表達能力沒有肢體動作來得靈活,因此很容易直接以行動表示情緒。
5.不小心被大人強化了:
年紀小的孩子與大人互動遊戲的過程中也可能不小心出現打人的行為,這時候如果大人反應不當。
例如”咦!你怎麼打阿公咧!”孩子會發現這個行為達到的結果很特別,就會一再嘗試而變成習慣。
(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