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發怒教養學!減少親子衝突的STOP
你也曾一早期許今天不罵小孩,結果沒多久就破功,深夜又後悔嗎?
我常跟家長說,教養就像在跟孩子鬥智,先生氣的人其實就輸了,因為生氣代表你沒方法,生氣只會讓孩子更生氣,口服心不服,生氣會讓孩子學到可以用生氣解決問題。
很多媽媽會說,「我真的不想發脾氣,我每次好好說,都沒效,最後就怒了!」
這其實是因為我們都太常急著處理問題,覺得孩子一定要在事件當下教,才有用,問題是,當大人越急、越有情緒,腦袋就越看不清楚事情的真相,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事後才在後悔。因此,當事情發生時,爸媽一定要學會花3分鐘時間做四步驟Stop、Ttimeout、Organize、Plan。
步驟一、停(Stop)
既然是大人,就要比孩子更容易察覺自己的情緒,是不是快要失控或發怒了,這時候務必要提醒自己,停!停止你所有想要脫口而出的言語或想要做的動作,因為生氣時做的事常容易令人後悔,所以別衝動亂來。
步驟二、離開(Timeout)
這次timeout不是小孩,而是大人自己,離開現場,不看不聽,大腦才有機會冷靜下來,恢復理智。
步驟三、整理(Organize)
大人冷靜下來後,就該好好釐清真相,大多數的孩子會因為生理的需求,例如肚子餓、累了或熱,而變得脾氣暴躁。而心理因素,也很容易讓孩子講不聽、歡必霸,像覺得做不好而挫折,覺得被不了解而傷心,覺得被控制想反抗,覺得被針對想報復,覺得被忽略想尋求關注……等,大人要好好觀察回想一下蛛絲馬跡,看破真相。
步驟四、計畫(Plan)
釐清原因後,就可以針對原因來擬定處理計畫,例如孩子是因為肚子餓,那麼這時候可以提醒孩子適時補充一些食物、休息一下,觀察孩子有沒有比較冷靜下來,待孩子冷靜後再去跟孩子討論,例如,你有沒有發現你吃了餅乾後情緒好多了,所以其實是因為肚子餓讓你情緒失控,記住剛剛的感覺,以後當你有這個感覺,變得情緒不好時,其實就是大腦再提醒你吃東西了。「計畫」包括當下處理,事後討論,以及未來的預防,容易因為肚子餓而有情緒的孩子,包包裡就要隨時準備一些小點心,在適當的時間給孩子,以避免孩子因為餓而產生情緒。
當爸媽一定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才有辦法教孩子情緒,記住,用威權式教不好孩子的,3分鐘不發怒的教養小絕招,今天開始就來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