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輸、總想贏,讓孩子跳脫輸贏這樣教
有沒有發現,4、5歲以上的孩子,開始很在意 輸贏 ,他們很好勝,輸了就崩潰,講了幾百遍「輸沒關係」也聽不進去,這是因為,在他們心中,「贏」代表著「好」,「輸」代表著「壞」,因為所有的卡通、故事不也都這樣告訴孩子–好人會勝利,壞人會失敗。
而在教育或教養上,我們也喜歡用競賽的方式,讓孩子動作快一點、做得好一點,因此,小學以後的孩子更愛「競爭」,什麼都愛比,不過他們想法上已經比較成熟了,知道好人也有失誤的時候,失敗不代表弱。
孩子都喜歡勝利的感覺,勝利讓人感到自豪,甚至去貶低輸家,所以孩子可能會有為了贏而作弊、或說謊欺騙的行為。而怕輸的孩子,會拒絕玩遊戲、不想和同儕一起玩,出現比較退縮、沒自信的社交行為。
究竟要如何教孩子早日學會面對這個人生課題,看破輸贏呢?首先爸媽要知道,「輸」、「贏」對孩子而言都很重要,不要因為孩子怕輸、或孩子只想贏,就避免讓孩子面對「輸」、「贏」。
「贏」對孩子很重要:
◆ 贏能提升孩子的自尊心
◆ 贏讓孩子為自己感到驕傲
◆ 贏能產生「我能做到的想法」
◆ 贏能鞏固孩子的自信心
◆ 贏會讓孩子更習慣全力以赴
「輸」對孩子也重要:
◆ 輸讓孩子有體會人生課題的經驗
◆ 輸能幫助孩子發展同理心
◆ 輸讓孩子學會處事要有彈性
◆ 輸能教孩子從錯誤中去學習
◆ 輸能教孩子自我控制
這些無疑都是孩子未來能成功的基石,所以爸媽不需要因為怕讓孩子輸,而刻意「讓」,反而是該把握每次輸贏的機會,教孩子五件事。
如何教孩子跳脫輸贏觀念?
在孩子贏的時候,爸媽要提醒「五件事」:
1、你的努力比贏更重要
2、要堅持才有贏的機會
3、贏了不要過度驕傲
4、同理別人輸的感受,看一下輸的人的表情,想想你輸了時的感受
5、要感謝對方陪我玩,可以帶著孩子觀察棋類比賽或球類比賽,是不是結束時雙方都會握握手呢?
在孩子輸的時候,爸媽也要記得告訴他:
1、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剛剛過程中,你覺得很有趣,不是嗎?
2、輸一次不代表我很差,輸只是代表我們還有可以加油的地方。
3、輸了不要否定自己的努力,更何況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一定會贏。
4、冷靜下來找贏的機會,想想剛剛是怎麼輸的,從錯誤中學習。
5、有進步比輸贏更重要,當對手要花比較多時間贏你,就表示你變強了。
若孩子總會因為輸贏而崩潰,建議可以在競賽進行前,先跟孩子演練輸贏時可能的狀況,並約定好,而家長也可以多跟孩子分享自己關於輸贏的經驗,這些絕對都有助於孩子的情緒控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