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看不到臉部表情,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情緒社交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急速升溫,大人跟孩子多半時間都戴著口罩保護自己,可是家長要注意,戴口罩可能對孩子的情緒社交能力,有意想不到的隱憂。
孩子會藉由觀察他人的情緒表情變化,來調整自己的行為,促進情緒社交能力的發展,但當孩子周遭的大人、小孩都戴上口罩,只露出眼睛時,孩子判斷情緒表情的線索明顯變少,就可能妨礙孩子的社交情緒發展。
對於較大的孩子或成人可能影響不大,因為我們已經有充足的生活經驗,足以從其他的線索,例如情境、聲調或眼神來推斷,但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由於還在學習觀察他人表情,來調整社交行為和情緒表達,因此當看不到周遭人的表情變化,孩子就有可能容易搞不清楚他人意圖、想法或情緒,而顯得白目、狀況外。
此外,老師上課如果是戴著口罩,孩子看不到表情變化或嘴型,再加上戴口罩說話,本來就可能讓聽者聽的吃力些,除此之外,孩子自己如果又是戴著口罩,長時間下來會降低大腦的氧氣量,會影響孩子的警醒程度甚至造成不適,而增加了發呆恍神或不專心的情況。
說到這邊,要先強調,並不是要大家不要戴口罩,而是要提醒,在這個必須要戴口罩保護自己或他人的時刻,我們大人可以多做那些事,以減少因為口罩,而對孩子造成的影響。
1. 多花時間與孩子互動
在家不戴口罩時,爸媽應努力花時間和孩子互動,互動時要掌握幾個原則:眼神對視、情緒表情豐富、說話搭配肢體語言,用心聆聽、專心互動。
2. 用其他方式輔助溝通
當大人必須戴口罩的環境,與孩子互動時,表情、肢體語言盡量要再誇大些音調變化也要豐富,甚至透過照片、影片輔助,引起孩子的興趣、更容易理解大人的表達,而促進專注與社交情緒發展。其實,我們的溝通,講話大概只占溝通的30%,非語言的溝通方式竟然高達了70%,因此,當口罩遮住了我們的表情變化,我們就得用其他的方式來補足。
(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