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六婆的比較,對孩子身心發展更不好


我們常在臨床衛教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生長曲線,健康就好,可是好像還是擋不住”怎麼養的瘦巴巴”的街坊派傳言,出生時比夠不夠胖,再大一點就比誰長的高,再來就比才藝成績,最近聽到連貼不貼心,有沒有禮貌,都可以比。我真是快被打敗了,比較對孩子的心理衝擊,我必須說給你聽
1.不斷拿孩子的高矮胖瘦來比較—->
其實有超過一半是來自基因,也不是孩子可以改變的,反而讓孩子更不喜歡跟這些人在一起。
2.不斷的拿那家的孩子早就會自己坐馬桶便便尿尿,在孩子面前說”到現在還在包”—->
只會讓追不上進度的孩子,對戒尿布更加的恐懼。
3.才藝課,看到其他同學都能乖乖坐好學好,就開始緊迫盯人—->
是會破壞孩子的內在動機,只是把這項興趣的胃口提早搞壞而已。
4.不斷的比誰有禮貌、誰比較乖—->
有些孩子反而會產生反其道而行的心態,覺得我就是做不到你的要求,變得更挑戰及更叛逆,才能吸引大人的關心
5.不斷的比成績,用超過孩子可以達到的目標來要求—->
反而讓孩子不注意自己的學習過程及學習態度,有一次,一個小學生就很不服氣的偷偷跟我說:大人覺得我不像其他人可以考到100分,他們小時候就可以嗎?
教養,要減少不必要的比較!
某天到學校接孩子,看到一個阿嬤跟小朋友說:老師教了這麼久的歌,你怎麼都還不會唱?為甚麼其他的孩子都會唱?聽完,孩子就開始生氣,耍賴不想走,反而又被罵得更慘。我急忙幫這個小朋友圓場,跟他的阿嬤說:我們在家也練習很多遍才會,不是一次就學會的啦!
其實我更想說的是,你看起來才3、4歲的孩子,心裡就很討厭被比較,對他們來說無可耐何,也真的不是滋味。這有時候是情緒爆發的原因之一。
現在很多孩子的挫折忍受度非常的差,爸媽常發現孩子一直要搶第一,不能輸! 你覺得是學齡兒才會這樣嗎?其實,2-3歲開始,就開始有這些行為了,因為孩子開始聽得懂我們一直要他們表現好,一直在說誰家的孩子表現得比較好,他們一直在修正自己的氣質,符合家長的過度期待,當達不到的時候,後果可想而知,7種正確的教養提醒所有家長!
尊重孩子的選擇
別嚴格規範孩子的學習目標,適當的給孩子有選擇的權利,例如,不喜歡學琴沒有這麼嚴重,搞不好他喜歡玩打擊樂或唱歌,一樣透過其他方法開啟音樂智能!
讓孩子嘗試錯誤
在孩子遭遇挫折跌倒時,別急著去扶他一把,這樣孩子很容易看不到自己的弱奌及缺奌!例如,孩子剛學寫ㄅㄆㄇ時,你嫌孩子寫的醜直接擦了他的字,他將無從比較,就沒有學到字體工整的概念!
(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