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愛打人,不同年紀打人原因及分齡教法
小孩打人一直是個令人頭痛的話題,看到小孩打人,媽媽的反應往往是
「你怎麼可以打人呢?我不是告訴你不可以打人!」
「你又打人!我不是跟你說過不可以動手,要好好用說的」
小孩打人,對家長而言其實壓力很大,沒有一個家長會教小孩打人,但為何孩子就是愛動手,而且一犯再犯呢?
這是因為不同年齡,孩子對於「打人」這件事的想法不同,所以應該要用不同的方法引導才有效。
打人是天生,從演化來看,人類為了生存,這樣的防禦舉動是必然存在的,透過教育,才慢慢學到解決問題,有其他比打人更好的方法,以下介紹不同年齡的孩子為何會想要「打人」,以及如何破解:
1歲孩子打人:「甚麼是打人?我不知道這是打人。」
一歲的孩子正在認識世界,學習怎麼用自己的肢體,建立很多的因果連結,因此當孩子一開始做出「打」這個動作,其實孩子很有可能只是天性的防禦,也有可能只是因為力道使用不當,但因為大人會關注這個行為,被打的那一方也可能會停下動作,而那動作正是讓孩子興起防禦行為的導火線,孩子就會發現,原來這個動作,可以讓我被關注,這個動作,可以讓我得到想要的東西,這個動作,可以創造不同的反應,孩子可能就會重複去做,去實驗、去探索,甚至去達到目的。
因此這個年紀重點是要打破連結,直接帶著孩子做出對的行為,並且給予正向的讚美、更多的關注,讓孩子為了得到喜歡的結果而會重複做出那個對的行為,建立正確的行為與結果連結。
2歲孩子打人:「我只是很想要那個東西,忘了不能打。」
兩歲孩子大概已經知道不能打人,但大腦總是沒想那麼多,「我想要那個東西」跟「不能做打人這件事」,就好像兩條平行線,而且他們非常行動派,語言也還在發展,所以話不見得聽完整,你越告訴「他不可以打人」,他腦袋只會越記得「打人」。
因此這個年紀的重點,在於強化可以的行為,弱化不可以的行為,也就是不要一直告訴孩子你不可以怎樣,你不行怎樣,而是告訴孩子你可以怎樣,你要怎樣。
3歲孩子打人:「我忘了打人是一件嚴重的事」
3歲雖說開始有些自制力,但嚴格來說,把持不住的機會還是比較大的,所以孩子可能動手了,然後才意識到我怎麼又動手了,在這年紀教衝動控制變得很重要。
這年紀可以透過多感官的方式,讓大腦記得要控制,你光說不可以打人,這只有聽覺輸入,我們要加入視覺、觸覺等其他感官,增加孩子對於動手這件事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可以透過繪本、照片,讓孩子學到打人會有甚麼樣的後果。別忘了,過程當中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唷!
4歲孩子打人:「(心想)這是最快的方法」
這年紀孩子,打人真的是有意圖的,因為對於沒有方法的孩子,這是達到目的最快的方式,在情急之下,更會是如此,因為有情緒時,大腦裡智線會短路。
因此在這個年紀,提供孩子不同的解決方式,很重要,而且不要說過就好,一定要讓孩子重新演練一次對的方法,才能加深大腦的印象,在下次大腦快短路時,仍會記得還有這個方法。
5歲孩子打人:「都是他先的,我才.…..」
這年紀孩子會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因此教孩子「停下來想一想」,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爸媽一定要在事後跟孩子討論,或者是利用繪本及生活中遇到的事當題材,讓孩子練習預想,如果是這樣,那可能會是甚麼樣的結果,如果我們那樣做,又會是甚麼樣的結果,怎麼樣才是孩子你最希望的結果呢?「記住一句話,只要動手就是不對」
6歲孩子打人:「可是我就真的很生氣」
這年紀應該已經很清楚打人不對,也比較有控制力,但卻很容易被激怒,一激怒就失控,而且會有一種「我一定要讓對方接受到懲罰的感覺」。因此,這年紀要教孩子「智取」。讓孩子開始接觸一些智取的故事,例如晏子出使楚國的故事,此外爸爸媽媽也可以多提一點自己過去的經驗,孩子通常會把爸媽當學習對象的。
上述的年齡區分,算是孩子對於「打人」這件事的進展,但實際上孩子的心智發展速度不同,也曾遇過未滿兩歲的孩子,其實已經知道打人不對,但因為很想要還是打了,所以對於孩子打人,爸爸媽媽可以靜下心來想一下孩子打人的原因,站在孩子的立場想想他可能的想法,是在哪個階段,再選擇適當的方法引導,孩子也有可能處於兩個階段中間,那方法可能就要併行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