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說話太直白?四招教孩子禮貌表達
「阿姨妳肚子好大」「叔叔你給的紅包好少」…,聽到孩子這麼說,媽媽真的會瞬間僵掉,不僅覺得很不好意思,也擔心孩子的沒禮貌,令大人覺得尷尬、難堪。媽媽知道,孩子真的不是有意的,但第一時間除了禁止、道歉外,爸媽還能怎麼教,讓孩子學會說話的藝術呢?
幼兒說話直白,也許是天真可愛,四五歲以後,說話還是沒考慮到別人,可能會被說是直率、沒心機,但小學後還是想到甚麼說甚麼,就是白目、惹人厭了。說話能考慮他人的感受,是需要同理心的,而這樣的心智解讀能力大約在四五歲時發展,因此這個年紀孩子說話太直白,爸媽就要開始注意,若到了六七歲,話還是脫口而出,就要再考慮過於衝動的問題。
避免孩子說話太直接、沒禮貌,爸媽要這樣引導:
1.多用「我」來溝通
平日提醒孩子時,多使用正向語言,如:「我們可以試試看~」、「我們一起來…」。用「我」開頭取代「不行」、「不可以」,爸媽的習慣用語,孩子都會觀察模仿。
2.練習換句話説
可以和孩子討論同樣一句話,可以用很多種方式去表達,都能傳達想要的意思。問問孩子,「哪一種表達方式,你聽起比較舒服呢?」,讓孩子練習去思考每一句話聽起來的感覺,並且自主思考可以怎麼說會更好。
3.同理感受及傷害
爸媽一定有提醒孩子的時候,孩子被提醒時,會感到不舒服,這時可以好好跟孩子解釋爸媽的意圖,並反問孩子,那你希望我怎麼說。當對換情境,孩子不禮貌地回應父母時,也同樣讓爸媽感到不舒服,爸媽就可以引導孩子,觀察父母現在的表情,同理自己被提醒時的感受,並請孩子思考適當的說話方式。
4.親子對話演練
從每一次的事件,引導孩子思考,他當初這麼說的用意為何,是嘲笑嗎?還是提醒?還是請求?還是告狀?……,那麼孩子你說這樣的話有達成你要的目的嗎?這樣的目的是合適還是不合適呢?所以應該如何修正?
透過每一次的練習,讓孩子學習想完再說。學齡前的孩子,也可以將在外面有可能發生的情境寫下來,並扮演外面的人及孩子,實地演練NG版本及適切版本的不同反應。
孩子不是故意沒禮貌,他們需要觀察與模仿
禮貌養成需要模仿、觀察、經驗與練習,現在孩子生的少,生活經常是一堆大人圍繞孩子著孩子打轉,這很容易造成孩子凡事自我中心。一個自我的孩子,就不會在乎他人感受,所以孩子不是故意沒禮貌,而是因為他沒習慣注意他人感受。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