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度害羞、不敢嘗試,可能是社交焦慮!
★對於這類的孩子,家長要掌握幾個原則:
1. 別把目光放在他身上:
孩子不願打招呼,不願做出反應不勉強,不要過度關注在孩子身上,越關注孩子越焦慮
2. 讚美微小的進步:
當孩子有成功敞開心房,跨出一步,就該給予鼓勵,例如孩子願意對陌生人說「謝謝」,就該讚美孩子「你好棒,你有說謝謝,你看阿姨聽到你說謝謝,她也好開心,對不對」。
3. 別在公開場合討論他:
這類的孩子其實認知能力都有一定的程度,對於語言可能會過度解讀,因此儘管你沒有批評,孩子聽起來也會覺得你在說他,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表現是符合大人的期待,因此孩子會更顯得沒自信,而大人所看到的就是,「你看,她明明就會說/做,但就是一直待在那邊不說/做,都要等好久才要反應」,其實這是因為孩子很焦慮–「怕錯」。
4. 示範互動給孩子看:
包括有良好的社交行為,如果爸爸媽媽其實也不太喜歡陌生人,那就讓從爸爸媽媽的同事或朋友開始,讓孩子能參照大人的社交方式。
5. 提早幫他找固定玩伴:
這類孩子本來就很小心謹慎了,所以在引導時,別再讓孩子感覺這世界甚麼都很危險很恐怖,在安全的狀況下,鼓勵孩子去嘗試。此外,幫孩子找固定玩伴,孩子也會觀察同儕的反應,累積社交互動的正向經驗。
6. 讀情境故事刺激模仿:
不是只有光閱讀書本內容,帶著孩子觀察書中人物的動作、表情、意圖,甚至親子一起假裝書中的人物把故事演出來,都是增加孩子對情境理解的能力,我們稱之為心智解讀能力,這會幫助孩子更快適應一個環境。
此外,多和孩子對話,用說的寫日記,內容包括你們今天去做了甚麼、看了甚麼、感覺怎麼樣、為何會有這樣的感覺、這感覺甚麼時候也有過……,增加孩子對情感的表達能力,也有助於孩子建立社交的自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