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沒時間觀念?爸媽要這樣教!
別以為孩子要到會看數字才要教時間,其實時間這個抽象概念,打從嬰兒時期就該培養!
0~2歲的寶寶時期
寶寶用哭表達需求,慢慢寶寶會發現,「我哭接下來大人會出現」,開始產生預期。
家庭出現新生命,一開始次序會被打亂,日夜顛倒,但漸漸地寶寶會適應我們的作息,學到白天玩,晚上睡,接著又會是白天,白天爸爸不在家,晚上吃完飯,爸爸就快回家了,會變得異常興奮。寶寶就這樣透過一整天發生的事件順序認識時間。
► 寶寶時期,爸媽這樣培養時間觀念:
1. 從出生起,建立孩子吃、玩、睡的作息:喝完奶,讓寶寶玩一下再睡,建立這樣的循環,孩子更有安全感。
2. 建立規律作息讓寶寶了解時間:例如起床、喝奶、出去逛街、午餐、午睡、去公園……,生活盡量規律,當然可以允許有一些彈性調整,你會發現當改變作息,寶寶會不太一樣,代表寶寶是了解時間規律的唷。
3. 對寶寶用事件順序說日記:多跟寶寶說說事件的順序,例如我們在家裡玩積木後,就到公園溜滑梯。
4. 給予寶寶充分的活動轉換時間:寶寶討厭活動被打斷,他需要有一些時間準備調整,因此轉換活動時,大人自己要記得預留時間讓孩子「拖延」。
3~4歲的幼兒時期
這時候時間觀念還是很抽象的,但他們對於一天發生的順序已經相當清楚,對於經歷過的特定時間點或節日,會更加認識,例如生日。有過去、現在、未來的概念,但在陳述事情時會混淆,例如把前天阿姨來家裡玩,跟爸爸昨天開車出去混在一起,「變成爸爸開車,跟阿姨出去……」,這是因為幼兒只能知道這是發生過的事,但無法劃分時間差。因此,這個年紀,教導孩子相關的時間名詞,幫助幼兒認識時間變得很重要。
► 幼兒時期,爸媽這樣培養時間觀念:
1. 透過親身經歷增加時間概念,如過生日、聖誕節、過年等,孩子開始會理解3歲生日、4歲生日,一年過一次生日。
2. 利用時鐘、日曆或月曆,幫助孩子瞭解抽象的時間概念,越是抽象的東西,越要用視覺來學習,尤其有指針的時鐘,更能讓孩子觀察到時間的變化。
3. 帶孩子認識時間相關詞彙,例如春夏秋冬、早中晚、現在過去未來……等
4. 透過時間相關的繪本或教具,讓孩子對時間充滿興趣,例如關於晚安睡覺的繪本,可以讓孩子了解晚上是一天的結束。午餐大概是12點,上學是8點,那爸爸會是幾點回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