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4現象,孩子戒尿布更容易
「戒尿布」對孩子而言是一件大事,大多數的孩子是在2~3歲時戒尿布,但每個孩子發展的速度不同,因此戒尿布當然不能只光看年紀或季節,用科學的方法,判斷孩子是否準備好戒尿布了,才是成功的關鍵。
當孩子出現以下四個跡象時,就表示孩子準備好要接受「戒尿布」訓練:
1. 孩子對上廁所這件事情感到興趣
2. 孩子會模仿大人在做的事
3. 孩子的尿布能保持2小時是乾的
4. 排便變得較規律、可預期
5. 孩子知道東西有它歸屬的位置
要開始訓練「戒尿布」,記得先教孩子
✅1. 【脫褲子、拉褲子】:
別再只是讓孩子躺著讓你穿脫褲子和尿布,該讓孩子站在地上,自己開始練習穿脫,這有利於建立孩子未來上廁所的概念。這時期也建議給予孩子較寬鬆的衣褲,以方便孩子自己能處理。
✅2. 【認識內褲或學習褲】:
如果孩子一直看到自己是穿尿布的,就會認定要穿尿布,這是一種習慣,也像是安全感,就像用奶瓶喝奶,越大越不容易改變,因此一旦要開始戒尿布,白天就該讓孩子開始穿上內褲或學習褲,讓孩子更明顯體會「尿下去」的感覺,對要上廁所的警覺度就會更高,時間可以先從幾小時到半天到一天。
✅3. 【什麼是上廁所】:
關於如廁,可以利用繪本引導,包括尿尿和便便,現在有些書本,甚至會有沖馬桶的聲音,這樣可操作的書本,更適合2歲左右的孩子閱讀。
✅4. 【做好「意外」的準備】:
不論是尿下去或大下去,其實孩子和大人都需要做好心理準備,尤其大人,多準備幾套衣服、抹布,別因此而對孩子有情緒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一天就尿下去三次以上,就需要再檢視一下,孩子真的準備好了嗎。
在如廁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
⚠️1. 【定時帶孩子上廁所】:
可以利用計時器,提醒自己差不多該帶孩子去廁所了,如果時間差不多了,但孩子就是不願去尿,也沒有關係,可以提醒孩子,那我們五分鐘後再去。
⚠️2. 【教導想如廁的感覺】:
有些孩子想尿尿會在那邊扭來扭去,或抓小雞雞等,當爸媽觀察到這些現象,可以告訴孩子,也讓孩子知道,他有甚麼樣的感覺時,就代表想上廁所了。
⚠️3. 【不要一直叫孩子去尿尿】:
這會讓孩子感到厭煩,也有壓力,很可能會養成孩子隨口就回答「不要」的習慣,而且如果孩子沒去尿,結果後來孩子尿下去,大人很容易再補一句:「剛叫你尿你不尿,你看,現在尿下去了吧!」
⚠️4. 【面對「意外」要淡定】:
別因此而責怪或取笑孩子,戒尿布的過程中,最忌有任何的壓力,可以提醒孩子,「你這次忘記了,沒關係,媽媽知道你下一次會記得說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