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被欺負,到底要不要叫他打回去?
在團體中,屬於不敢發言、回應的那一方,怕回應地不恰當,對方會有所失望、憤怒、不愉快等……平常可多陪陪孩子讀一些繪本,與孩子對話,試著讓孩子多多表達自己的想法,並給予鼓勵,轉而類化到情緒、情感。
三、培養孩子知道該「怎麼辦」的問題解決力:訓練下一步的對策
人與人相處,難免都會有所摩擦。有些孩子平常跟人相處好好的,發生衝突的時候,當下就愣在那,反而不知該如何處理,危機解決的能力很差。面對反應比較慢的孩子,平常可讓孩子玩一些培養次序的桌遊,讓孩子多觀察下一步該怎麼進行。
四、培養同理心能力:學會察顔觀色提早逃離危險
有的孩子不是天生愛當小霸王或欺負人,而是有些孩子真的「太白目」,明明對方已經在生氣、在不高興了,卻一直說些激怒對方的話,甚至還嬉皮笑臉,最後原本一件小事弄到最後都變成大事。
6歲前的孩子,同理心的發展尚未成熟,很容易失了分寸。父母的身教大於言教,多體諒孩子感受,孩子也會慢慢開始學著體諒他人。
五、培養大腦感統力:調整鈍感,不後知後覺
感統處理比較差的孩子,例如:觸覺敏感的孩子,不喜歡同儕觸碰,聽覺敏感的孩子,不喜歡太吵鬧的環境。
比較鈍感的孩子,感統輸入處理上比較慢,容易後知後覺。平常多使用觸覺刷按摩四肢、背部,可幫助孩子調節感覺統合的輸入能力。
以下重新整理圖表化重點給爸媽! 記得要下載下來,在家也能教孩子保護自己 (點我下載所有講義)
延伸知識:被打、被欺負,教孩子解決衝突五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