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不該笑他或駡他!破除恐懼,要用正向語言引導他
「孩子膽小,有時候是被捉弄出來的!」
每個孩子都有害怕的東西,怕黑、怕高、怕妖怪、甚至怕人群⋯⋯
孩子對特定的事物害怕,很膽小,通常是來自「認知未成熟」,他不知道這件事發生後,會有什麼結果。所以,面對膽小的孩子,大人不該用駡的、嘲笑的、甚至拿他害怕的事捉弄他,這樣只會讓小孩更焦慮,無助他認知上的成長。別再對小孩説:「這有什麼好怕的!」,看看該怎麼教「不害怕」
教孩子勇敢,除了說「不要怕」,還要多說這句話
有時候,勇敢這件事,有時反而提醒了孩子更注意恐懼這件事,升高了敏感度與防禦的機制,情緒一崩潰,最後就覆水難收了。
反過來,如果不過度提醒勇敢,先轉移注意力到其他的地方,等打完針或做完什麼有挑戰的活動,最後再鼓勵孩子”真勇敢!”,這樣就會將成功與勇敢的經驗,連結在一起,而不是把恐懼與勇敢的經驗,連結在一起,大家不訪試試。
1、怕黑怎麼辦?不要怕!我都在~
有一些孩子容易沒有安全感,而比較退縮,遇到比較黑、陰暗的場所,父母要提醒他一直都在,陪孩子一起面對、一起成長,對孩子說:「不要怕!有我在~」有利於讓孩子更快穩定情緒。研究發現:孩子早期依附關係愈好、愈有安全感,孩子愈勇敢!將來在認知、社會適應跟自我控制能力都會比較好。
當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給予孩子穩定的依附關係,不僅可增加他的自信心,助於孩子不停向外探索、學習。就算遭遇困難,也會以較獨立的心態去嘗試解決。因此,父母給孩子充分的愛和肯定,是讓孩子變得勇敢的首要條件!
2、怕鬼怎麼辦?不要怕!那些都是虛構的~
人總是會對未知的事情,產生恐懼,尤其是想像力豐富的小孩,更會對這種事情害怕,晚上也就更容易睡不好;建議爸媽多給孩子正向觀念,例如生命終有結束的時候,會變成小天使守護你,有些比較邪惡的鬼怪,那是童話故事裡虛構的,只要沒做壞事,鬼怪就不會去找你。
3、怕高怎麼辦?不要怕!做不到都會有人幫你~
有些孩子,問題解決能力比較弱,常遇到困難會不知所措,而比較沒勇氣做下一步,什麼都怕,針對比較怕高的孩子,平常可以帶他多去爬山,慢慢體會變高的感覺,或是公園有些設施,也是有高度的,試著讓孩子多去玩,如果真的做不到,還是害怕,告訴孩子:「媽媽會幫你一起克服困難!怕高高玩溜滑梯很好玩喔!」藉以轉移注意力。但如果每帶孩子去高處,有出現急促呼吸、暈眩、冒汗、兩腿發軟較程度嚴重者,就是「懼高症」了,這時就別再強迫孩子,而是找專業協助。
當孩子出現怯懦行為時,往往是因為把自己想成了一個獨立的個體,而產生害怕、自卑。如果讓孩子把「我」想成「我們」,把自己的事,當成集體的事做,後面就會多很多聲援,壓力也會相應減少。
從心理學的研究出發,孩子的性格,遊戲和日常生活中表現得最為明顯,這也是調整不良性格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