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讓孩子自己睡覺?
有孩子6個月起,就都自己睡覺,有孩子到了小學,還是不敢自己睡覺…..
「萬一壞人跑進來怎麼辦?」(沒有壞人會進來!)
「那個紅燈很可怕」(那是冷氣的燈好嗎!)
「會不會有狙擊手在對面」(你是柯南看太多了…)
「我就是會怕呀!你陪我……」
大人OS:「爸爸媽媽都在呀!你有什麼好怕的!我幼稚園就自己睡了,你到現在都快上小學了,還不敢自己睡…」
接著衝突就來了,爸媽可能開始想:「我是不是不該這樣逼他,可能他還沒準備好吧!」接下來,可能又是小孩跟大人一起睡,或者是爸媽陪小孩睡著後再離開。
為何孩子就是不能自己睡,總愛亂想一堆有的沒有的,其實,這是正常的唷!因為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想像力會越來越豐富,遇見危險的能力也越來越好,而睡覺時,是他們認為最「脆弱」的時間,因此孩子想到唯一可以解決的方式,就是找爸媽保護。
但要能自己克服恐懼,最好的辦法是「自我安撫」,要學會自我安撫,需要的是經驗不是道理,就像去鬼屋,明知道是假的,但就是會怕,體會幾次後,真的知道那些鬼怪不會怎麼樣,也就不怕了。所以,要學會自己睡覺,就不能大人一直在房裡陪到孩子睡著,這樣孩子半夜醒來,一定會再去找大人陪伴入睡。
因此,想要開始訓練孩子獨自睡,這幾件事要做到:
1. 固定的就寢儀式:
規律會帶來安全感,就寢前應該是一整天最放鬆的時候,可以花個20~30分鐘完成固定活動再上床睡覺,例如可以去看本書、整理好明天上學的書包、刷牙、換睡衣準備好明早要穿的衣物、尿尿、抱抱說晚安,然後上床,這樣比較規律、例行的活動稱為「就寢儀式」。記得睡覺前就是要放鬆,所以不可以看電視(過度刺激)、不要吵架責備(情緒激動)、不能跑跑跳跳(過度興奮),這都會讓孩子不易入睡。
2. 家庭會議討論計畫:
確定要孩子開始獨睡,就要有決心,很多爸媽會因為過程不愉快,或覺得是不是自己太自私、太殘忍,而作罷,因為我們都不希望帶給孩子壓力。所以,這樣一個重大改變,應該跟孩子充分討論,這是長大很重要的過程之一,就像戒掉奶嘴、戒掉尿布一樣,媽媽知道你很擔心,害怕有壞人、有妖怪……,我們一起來布置你的房間,讓你覺得舒服安全…。
3. 上床後不隨意下床:
跟孩子說清楚規則,上床後就不可以隨意下床,要尿尿、喝水、找媽媽,就要使用「睡眠通關券」,可以事先跟孩子一起做兩張卡片,上面分別寫著「抱一下」、「尿尿或喝水」,兩張用完就沒了,使用前必須想好,如果今天可以都不用,那麼隔天可以有小驚喜,集滿10張未用通關券,可以有小獎勵。
4. 可陪伴但不陪睡:
一定要讓孩子是自己獨自在房間時入睡,所以孩子上床睡覺後,大人頂多坐在旁邊陪一下,不陪到孩子睡著。孩子必須自己去習慣和克服恐懼,也就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自我安撫,學會發現,真的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學會放鬆入睡,一開始爸爸媽媽當然可以先坐在房裡陪一下,然後約定好大約每10分鐘左右會再進來看一次,但進來時要看到你是安靜躺在床上唷!
5. 獎勵願意嘗試的心:
獨自睡是需要勇氣的,不該以有沒有成功來評論,而是要觀察孩子是否有努力執行上述的方法,只要孩子有努力,就該給予鼓勵和讚許,希望孩子繼續加油。
最後提醒,在練習獨睡的過程中,一定有很多問題,例如孩子忍不住一直要找你,或期望你在房間陪久一點,或期望你早點進來,記得,既然討論好了,決定了,就別輕易改變原則,別讓孩子感覺有吵就有贏,記得別繞著孩子的要求爭執,而是轉換話題,讚美孩子、肯定孩子的努力和進步,例如你昨天很棒耶!媽媽昨天晚一點才進來看你,你這中間都有安靜躺在床上睡覺,你真的做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