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大人激烈的負面回應,會傷害智力及反省能力
我在情緒教育演講中,説到一個重點「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可以生氣,但不要對孩子暴怒並負面回應。」原因有三個:
1、立刻對孩子暴怒或處罰,這類孩子長大後反而沒有自我反省能力。
2、孩子犯錯,當下負面的教養語言,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笨,而傷害他智力發展。
3、有些孩子對於暴怒型的情緒,模仿的特別快。
不是不能對孩子做錯而生氣,而是要注意,我們是在「教小孩」,還是在「教訓小孩」!!看看這篇分析吧👉👉👉
不怕子女犯錯的家長,小孩智力學習能力佳
根據美國心理學協會(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發行的《心理科學》期刊最新文章指出,當父母面對孩子犯錯時表現出來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和學習能力!!
研究發現,父母面對孩子犯錯時,如果是激烈、負面的回應,孩子長大情緒更差、更沒有自信學習;相反的,如果家長的反應是積極正向、具有建設性,孩子長大才有辦法內化和反省自己的行為。
為何孩子都聽老師的,卻不聽爸媽的呢?
一位媽媽帶3歲多的孩子在餐廳吃飯,孩子ㄍㄟ勞要自己舀湯,結果媽媽一直念:「你不要弄,你不要弄,我來我來」。可是,這個年紀那會全聽爸媽的,最後果真翻倒在桌上,媽媽就大怒:「就叫你不要弄,你看!!!」。
其實,我想說的是,有時候讓孩子自己去做錯一次,沒有了湯喝,提醒是因為他的行為造成這樣的結果,才能記住教訓,碎念,真的沒有教到孩子什麼~
妳們都問我說,孩子為什麼都聽老師的,不聽爸媽的,其實還有一個秘密,那就是老師會“先傾聽,再責罵”,而對自己的孩子會習慣”先責罵再聽”。這兩個順序一但顛倒,天差地別,後者有四個很不好的影響:
1.自責的能力發展不出來
孩子覺得反正都會先被罵,於是自責及自我檢討的能力變很弱。
2.孩子升高防衛機制,更不聽
先被罵了,孩子可能會有幾個心理防衛機制,那就是”反正沒有反駁的機會,而且怎麼講大人都覺得是我在狡辯,於是我更生氣不溝通,讓你問不出個所以然我為何這麼做,這就是我的抗議”。
3.教不到同理心
先開罵了,孩子感受到的是”你在乎的是我沒有守規矩,我沒有符合你的期待”,而不是”你在乎的是我的感受”,而不是”從我的立場,了解我的做法”。這樣怎麼可能教出孩子的同理心?都先罵了,不就是大人也沒有先同理?(註:同理並不是原諒)。
(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