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錯這些話,孩子反而更內向
琪琪是兩歲半的孩子,喜歡呆在家裡不願意出去玩,也不喜歡和小朋友玩,到了親戚家,就躲在媽媽後面不肯出來。媽媽覺得孩子太內向,因此想出很多方法改變孩子,但是如果用錯方法反而會讓孩子變得內向,更加害羞。
孩子內向,不是媽媽的錯
很多小孩子會在 2 歲多的時候出現怕生的表現,在此之前那個陽光愛笑完全不怕生的孩子,忽然變得害羞了。於是爸媽們會擔心,會不會是自己的教養模式出了問題,導致小孩子的性格發生逆轉?這其實和父母無關。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2 到 4 歲的小孩會普遍經歷一個「陌生人焦慮症」時期,在此期間,他們或多或少的會害怕陌生人,這是一個發育階段。
NG話語,讓孩子更內向
內向孩子通常內心比較纖細敏感,家長在教養孩子時,也應該「用對話術」別踩地雷:
NG1:趕快去呀!沒關係
NG2:這有什麼好怕的?
NG3:這樣很沒禮貌!
NG4:你看人家妹妹都會叫人!
其實內向孩子不一定就是害羞,他們只是需要暖機時間來準備應對。如果大人常常說這類話語,長期下來,反而是在替孩子貼標籤,也錯失了可以引導孩子表達想法的機會。
鼓勵孩子更外向的實用技巧
有媽媽問:孩子遇到不熟悉的親戚朋友都不太敢打招呼,問他問題馬上就躲起來也什麼回應,該怎麼辦呢?下面有幾個方法爸媽可以試試:
1. 邀請孩子到家裡玩
試著幫孩子們找共同的興趣,喜歡的玩具遊戲,幫助他們建立關係。
2. 用同理心回應
讓孩子知道怕生是正常的,自己過往也有過這樣的經驗,自己是如何克服的。
3. 正向回饋
利用玩玩具或是分享食物的方式,建立互動,讓孩子發現同儕因為他的分享而開心,建立成功的社交經驗,只要孩子跨出一步,就要給予正向回饋。
4. 參加朋友的聚會
孩子從旁觀察父母如何與其他人互動,並從中學習互動技巧,記得不用強迫方式逼孩子打招呼,會建立不愉快的社交經驗。
5. 在家情境演練
透過家裡自然環境,模擬與人見面的情境,若有適合的繪本或故事,也能以此當劇本來演練,增加孩子在大家面前說話的自信,勇於表達的孩子,容易讓同儕了解,更容易建立關係。
6.參與課外活動
在不同的環境結交新朋友,經過多次遊戲相處,孩子主動與他們交談,自信心會獲得改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