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孩會打自己的頭,該怎麼辦?
接下來就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以停止孩子正在”打”的行為,記住不能讓孩子養成,用「打」就能得到、達到目的,這點需要跟長輩充分溝通。
「打」可能是一種自我刺激
因為這樣的感覺,會讓孩子感到舒服,所以持續出現,如果家長摸不著真正的根源為何,建議可以做紀錄。
例如都是什麼時間發生?那時正在做什麼?前面有發生什麼事嗎?都是在什麼地方發生?詳細記錄有助於分析行為背後的原因。
例如你可能會發現,孩子要睡覺時會撞(打)頭,是因為要安撫自己入睡、孩子在情境轉換時會打頭,是因為無法接受改變……等。
與其告訴孩子不能打頭,倒不如增加孩子這些能力
對於挫折或生氣就打頭,代表著孩子的主動表達能力是需要加強的,你可以在當下幫孩子貼情緒標籤,如「我知道你現在生氣了」,「我知道你很難過」……,然後引導孩子這個情緒處理的策略。
在孩子平靜後,可以跟孩子討論這件事,你提供孩子適當的表達方式、策略或工具,讓下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時,能夠運用。
如果「打」只是在吸引注意力
那你的態度一定要變,在打或撞的當下,確定是在安全範圍內,那就忽略吧!並且可以教導替代行為。
例如跟孩子玩手指謠「釘子釘勾,小貓小狗,一把抓住哪一個…」,建立屬於你們的遊戲,並大大的讚美孩子,孩子會發現這樣的遊戲,你會更注意到他,他喜歡妳這樣。
所以下次當孩子又去打頭時,你可能只要說出「釘子釘勾…」時,孩子就會轉而要玩這個遊戲,久了之後甚至可能自己說出,來引起你的注意力,那你就成功地建立替代行為了。
最後,我發現有很多的家長會把這個行為跟「自殘」聯想在一起,基本上,如果是發展問題導致的自殘行為,那麼孩子一定有明顯的發展遲緩表現,例如自閉症。
因此,當孩子除了打(撞)頭外,其他發展都在正常範圍內時,就不用太擔心,仔細分析原因,教導表達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