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額葉」擁有大腦總指揮之稱,負責推理、問題解決、執行與思考。Best JR, et al.(2015)和Liu-Ambrose T, et al.(2010)等研究,均證實鍛鍊肌肉能增加大腦的執行功能。因為肌力訓練能增加大腦的血流速度,提高警醒程度與注意力,同時增加第一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釋放,能促進神經細胞間的連結,促進雙側前額葉的活化,進而增加大腦執行功能。 .攀爬、單槓、仰臥起坐、小飛機、拔河等肌力訓練
但,別忘了,學業表現是多個腦區合作的產物。Esteban-Cornejo I, et al.(2015)針對不同運動對肥胖小孩大腦灰質的影響,發現有氧活動、速度和敏捷度相關活動皆有助於學業表現,但分別是影響不同的腦區域,由此可知,想要增進課業表現,跑步可能是最基本的,想要進階,那麼強調速度敏捷度的球類活動就免不了,靜不下來的孩子還需要加上出力活動(肌力訓練),才是有效增進學習力的運動處方。 .跑步+球類+出力=學習力
「下視丘」是飽覺和飢餓中樞,傳統我們都認為運動會增加孩子食慾,錯!事實上,運動其實是會降低食慾的。關鍵在於你做了甚麼運動、何時運動。Vatansever- Ozen S, et al.(2011)研究發現長時間持續的有氧運動,會降低食慾,因為降低了acylated ghrelin(一種刺激食慾的激素)的作用。Beaulieu K, et al. (2016)研究發現高強度活動會抑制食慾,正確來說應該是,身體對食物的渴望不會那麼強烈。Shorten AL, et al.(2009)的研究指出,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下運動,會增加食慾。這也就是為什麼游泳完總是特別餓。而天熱時活動總是更沒胃口。另外,2007年研究發現,間歇性有氧活動後,待身體冷卻,其實食慾就會大增了。 .游泳、玩水等間歇式有氧運動、直排輪
提到情緒,有幾個重要的腦區一定要知道:「杏仁核」,它是大腦的情緒中樞;「腦島」,主要是處理身體感覺與情緒;而額下迴(IFG)則是同理心的重要位置。Desai B, et al.(2015)的研究回顧與Villemure C, et al.(2014)研究指出,瑜珈能增加腦島、杏仁核和額葉的灰質量;Ferreira-Vorkapic C, et al.(2015)與Richter S, et al.(2016)等研究指出,瑜珈能增加血清素分泌、降低皮質醇釋出,有助於減低焦慮,增加自我概念與自信心,因此對於提升EQ是有幫助的。學者認為瑜珈的三大要素:呼吸、冥想和姿勢結合才能有效增進情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