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不如他意就哭鬧,爸媽當下該怎麼教?
當孩子還不能理解什麼是「搶」,這些都是我們定義的行為,而這時候的教養語言就會出現很多禁止、負面的內容:「你不可以、我教過你為什麼還要這樣呢?」這種教養方式我把它取為:「火上加油法」。
你認為,當你在火上加油時,孩子的情緒會越大還是越小?接下來孩子感受到的是,既然我已經說不要、不喜歡,大人卻還是一味的禁止,那麼我要用更激烈的方式(情緒)。
如此一來,非但沒有解決,負面情緒就會更強烈(撞頭、路倒、打自己等等),只為尋求更高的注意力,而惡性循環。
(4)態度溫柔堅定
你可以試試,當孩子正出現強烈的負面情緒,試圖與大人抗議時,試著對孩子說:「我聽到了、我看到了。」給孩子一個擁抱,用其他東西轉移注意力,可以使情緒減緩一半。
不過有些孩子,即使嘗試用其他物品轉移注意力,他依然不為所動,堅持要搶回原本的玩具,爸媽應該怎麼做?
這個時候你必須站在他的情緒當下,同樣地說:「好,我有聽到,那等你好了一點的時候我們再說。」以上教的教養語言,都是孩子比較聽得進去、可以接受的。
很多時候,當孩子正陷在自己的情緒問題中,越跟他講道理、制止他,這叫作硬碰硬;用溫柔且堅持的方法教,用陪伴、傾聽、當孩子有安全感的時候,他就會試圖和你理性溝通,這比任何一篇理論來得有效。
以上這些方法,一旦步驟前後次序不對,就會養成情緒小霸王。我希望各位父母能在情緒教養中,學會以柔克剛、以緩制急;孩子越急,我們就要越慢。當你用很快、很急的方式去教導,他們就會學起來,用同樣的方式回應你。
所以面對孩子負向行為、情緒的當下,不需要馬上處罰、訂下罰責,先放下你很急的情緒來教孩子。你可以想一想,當你和孩子面臨衝突的時候,你表現的態度、情緒要讓孩子吸收、模仿、學習的是什麼?
情緒教育,絕對不是衝突產生的時候才教,平時就該有所引導。利用情緒繪本閱讀,像是《巴戈狗豬豬情緒繪本》,用故事中的角色去做練習,不要讓孩子覺得聽大人說教很有壓力。
當孩子下次情緒快爆發的時候,我就會說出一些關鍵字(舉之前讀過繪本的角色),像:豬豬…,讓他回想在理性時聽到的故事,讓他去思考。
在這樣的過程中,去練習孩子的自我控制、讓孩子有一個自我認識的機會、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