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版】時間計劃鐘: 訓練孩子自律、建立時間的概念
孩子的生活安排總是亂糟糟、沒有秩序感,做事零零落落。爸媽你也感到無從下手幫助孩子嗎?
自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孩子能管自己,對自己負責,而不是大人時時刻刻在管他!
主動與被動,會決定孩子未來的成就,但是要孩子自動自發,好難!就是做太多,才會變獅吼媽….生活亂糟糟 沒有秩序感
用圖表化,訓練孩子化被動為主動
訓練的好處的好處:
1.讓孩子明確知道目標在哪裡
2.練習將目標與看時鐘的能力結合
3.提醒孩子記住被訂下的規矩
4.親子間有更多的互動
幼兒版-時間計劃鐘
日常生活中事件,來建立孩子對時間的認知
小小孩對於時間概念尚未成熟,剛開始教孩子,不要對著時鐘一直教,反而應該先建立孩子,做一件事,五分鐘是多久?
例如 : 洗澡,要花20分鐘,爸媽可以先讓孩子去體會,20分鐘是多久呢?喔~~~原來就是洗一次澡的時間長度!!!
如何使用時間計劃鐘
1.生活事件卡6張+6個時段 (5~30分鐘)
2.先將時段貼紙剪下來,讓孩子來思考,每一件事大概要多久
3.實際做一遍各項事件,體驗時間的長度,再由爸媽確認時段貼紙對不對
(例如: 晚上8點要洗澡,孩子覺得洗澡大概是10分鐘,先貼上10分鐘的貼紙!
接著去洗澡,看看時間走了多久,出來對照時鐘 ! 原來過了15分鐘! 所以剛剛洗澡的過程就是15分鐘的長度)
4.藉由實際體驗,來建立基礎的時間長短概念
學童版教案名稱一:我的時間計畫鐘
步驟一:與孩子訂出每日的時間分配
先與孩子訂出每天在家的時間,應該要做的事情。 例如:4-5點寫作業、7~8要洗澡、10點要上床睡覺等等…
當孩子有做到時,就可以把相對應的目標貼紙貼上,記錄自己做過的事情。
步驟二: 製作目標貼紙
跟孩子討論出所有目標的貼紙,孩子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貼紙,加強他的動機
步驟三:開始執行時間計畫鐘,並教孩子分析
每一天上床結束前,可以跟孩子討論今天做到了些什麼、有哪些是沒有做到的呢? 例如:今天有主動說要去洗澡,很棒! 可是你忘記今天要主動去寫作業,今天的時鐘就少了一格…我們明天繼續加油!
有些孩子可能不能自我分析,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或是為什麼做不到。爸媽可以用引導的方式,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去回想,自己有進步的部分。
步驟四: 持續並獎勵孩子的主動
ˊ養成習慣的週期是21天,當孩子持續不懈的做到、有明顯進步時,爸媽可以主動得給予孩子一些獎勵,假日帶她出去玩、可以晚餐後吃點心、陪玩喜歡的玩具,並鼓勵孩子,如果以後沒有這個表了,你是不是也會記得,你應該要做哪些事情呢?
學童版教案名稱二:兩週學習計劃表
兩周學習計劃表,適用於年紀更大一點的孩子,暑假期間,也許孩子一天不需要做太多事,一天給他兩個小目標就好!
練習孩子的自律,硬性規定反而讓孩子更反彈,不如讓孩子自己訂下目標
提前訂下接下來兩周的每天小目標!
如何使用兩周學習計劃表呢?
1.拿出空白的計劃表與貼紙,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剪、動手貼
2.貼紙準備好後,開始想想一天做兩件事情,你想做些什麼呢? 又想在哪些時間做呢?
3.想好之後,貼在計劃表上,也可以在空白地方寫上時間,提醒自己!
培養自律練習,準備開始囉↓↓
如無法下載,請複製下載連結至電腦或其他瀏覽器儲存喔! (下載連結>>http://bit.ly/2FUjt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