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孩子是頑皮不聽話?小心!5%~12%是「注意力缺損過動症」
但是你敢賭這三分之一的機率嗎? 對此,真的要鄭重告訴爸媽,不要等,也不要賭!當孩子3歲以後,爸比媽咪就要更仔細觀察孩子是否有過動傾向,因為專注力不好及活動量過大的孩子,會影響到學齡前的整體學習效率。「大隻雞慢啼」的傳統育兒觀念將會錯過訓練的黃金療癒期!
爸媽可以帶孩子至兒童發展中心及復健科進行全面性的兒童發展評估,透過不同專業人員來評估孩子的整體發展,因為過動兒通常不僅是活動量問題,還可能合併了動作協調、語言、情緒管理、專注力、智力的問題。或者至兒童心智科進行諮詢、評估。
3歲前,多觀察!
在兒童心智領域上,以往是7歲前判斷孩子是否過動;但根據最新兒童研究指出,4~6歲階段是過動發展的關鍵期,不過,基本上,臨床醫學評估不會在3歲前,就診斷孩子是個過動兒。
因此,建議針對3歲前孩子,爸媽盡量提供充足的活動空間與時間來發洩體力與精力;採取更明確的教養方式與態度,透過簡單易懂的口語搭配肢體語言進行溝通,切勿認為孩子還小,說什麼他又不懂,就放棄耐心的教養態度。
家長教養策略
1.保持冷靜不隨孩子的情緒起舞
2.說的再多不如直接做給他看
3.事先訂好規則確定孩子有聽到
4.利用馬錶或鬧鈴提醒孩子時間快到了
5.獎罰要明確
6.針對孩子行為處罰,不可以罵孩子的人格
7.少吃甜食及油炸食物
8.讓孩子寫功課前(或需要專心很久的學習前),身體先動一動
9.要觀察孩子注意力快用完了,就讓他休息暫停
10.找出孩子學習的強項
(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