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該怎麼做,才不會被孩子說”不公平”
招式三、教育什麼叫公平→那為什麼大人就得要做全部的事呢?……
招式四、同理心教育→真的好重,媽媽好希望你幫忙我……
其實這些方法當下未必完全沒效,但真的都埋了伏筆,多用幾次孩子就會破解了,例如:
招式一、啟動公平原則→也讓弟弟妹妹拿簡單的東西
(結果)大的繼續吵,不公平,他的這麼輕,我的這麼重……
招式二、希望老大轉念→長大雖然要做的事變多,但還是有很多好處的……
(結果)大的持續辯論,當小的比較好……
招式三、教育什麼叫公平→那為什麼大人就得要做全部的事呢?……
(結果)大的持續辯解,因為你是大人,我是小孩……
招式四、同理心教育→真的好重,媽媽好希望你幫忙我……
(結果)大的罵弟弟妹妹都不幫忙,賭氣通通自己拿
為何沒效?因為你根本沒跳脫出「公平」這件事!!
和孩子溝通,聽完孩子的心聲,然後你也陷入這個坑裡,那你就輸了!
靜下心來回想一下,你請孩子幫忙做事只因為他比較大這個理由?還是因為你覺得他有能力勝任呢?年紀大≠有能力勝任!(尤其家中有特殊孩子時,更能了解)所以這個情況,我會跟孩子溝通:「我知道這個東西很重,我需要一個人幫忙,我想過你們每個小孩,但我覺得你比較能夠勝任這個工作。」
記住!每次你處理孩子間的爭吵,對孩子而言都是一次學習,不是學你當下給的大道理,而是學習你遇到事情怎麼解決的,你是大聲喝止不准再吵了!那孩子遇到糾紛,處理的方式就是用大聲來解決問題;你是威脅恐嚇來制止孩子的爭吵,那孩子未來遇到事情就可能威脅恐嚇或動手;你是好好搞清楚前因後果,依據原則去做懲處的,那孩子也會比較容易在遇到事情時,靜下心來,理性處理。
沒有手足不爭吵的,手足爭吵其實對孩子的發展反而有許多好處
所以當孩子在計較公平時,父母別第一時間批評孩子怎麼這麼愛計較,或者是也陷入公不公平的迷思,而是該更客觀的分析,例如可以讚許孩子有想法,但爸爸媽媽的想法其實是這樣,或者是引導孩子那怎麼樣才是最好的方法,好的方法代表有效率或實際嗎?大聲或拳頭真的能解決問題嗎?你給了之後對方的反應就是你想要的嗎?如果不是,是否有其他方法?我們都希望孩子間相親相愛,聰明解決衝突,但,各位親世代的父母們,你們是否也示範了聰明解決衝突的方法讓孩子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