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該怎麼做,才不會被孩子說”不公平”
「不公平,為什麼弟弟不用做事我就要做…」(因為弟弟年紀還小…)
「不公平,為什麼姊姊的比較大塊…」(見鬼了,明明就一樣大塊…)
「不公平,為什麼每次都是她先…」(奇怪了,誰先誰後有差嗎?)
「不公平,為什麼她的禮物比我好…」(你玩這個也太幼稚了吧!你有別的呀!)
有手足的家庭一定都聽過這些,爸媽都為這些頭痛不已,到底怎樣才公平?把整包薯條倒出來分,你一根他一根,還會被抱怨,「不公平,我有好幾根都比她的短……」,你們這些小孩,是要我用電子秤來分嗎?
父母越想做好「公平」,孩子會更憤憤不平
你必須認清一個事實,你越要做好公平這件事,無疑是火上加油罷了!從心理層面來看更是如此。人類是一個很容易變的動物,所以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中生存下來,我們會一直往上邁進,總是希望比別人好,例如比較瘦、比較有錢、比較聰明、位階比較高等等,孩子當然也不例外,這是天生的本能,9~10個月大的嬰兒就能察覺出8個和12個的不同(多和少)(Xu and Arriaga, 2007; Lipton and Spelke, 2003),不到一歲的嬰兒就知道要拿大塊的餅乾吃,更何況是已經會說話的孩子呢?所以永遠吵不完,尤其當大人又進來做「公親」時,這只會讓孩子覺得計較「公平」是很重要。
舉個例子來說,假期到了,全家大包小包出去玩,大人常會請較大的孩子幫忙拿東西,這時大的可能就會計較,「為何弟弟妹妹不用拿」,我們通常會回答「因為你長大了呀!他們還小!」接下來,爸媽可能就會這樣出招了:
招式一、啟動公平原則→也讓弟弟妹妹拿簡單的東西
招式二、希望老大轉念→長大雖然要做的事變多,但還是有很多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