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搞破壞別動怒!有三種情況是他的智力在發展
別以為只有剛滿1、2歲的寶寶才會丟東西,這個症頭有的到了3歲還是很愛,為什麼孩子就是要丟東西、搞破壞呢?只是為了吸引注意力嗎?
不管拿到什麼,只要在他手上就丟,最怕他拿到危險物品丟了受傷,媽媽每天都在喊一樣的事、地上老是有收不完的玩具與東西……叫他別丢,不但不聽,反而丢的更開心,禁止他就尖叫生氣。
不當行為的防堵不如好好疏通!
「禁止」是消極的做法,無法滿足零到五歲正在成熟的孩子內在動機及需求,父母不如了解孩子發展上的需求,思考積極的做法。
例如三歲前的孩子丟東丟西,這些大人認定的「破壞」,卻是幼兒創造力的建設;三歲後的孩子,會亂丟東西,極有可能是要吸引注意或宣洩情緒。
三種搞破壞,是小孩智力在發展
1、大人在忙,沒辦法陪玩,就開始搞破壞:
孩子一直來找大人玩,其實不全然是件壞事,因為孩子很小就發現,有人陪伴,遊戲變化會更多,會更好玩,這是一種社會化及心智的發展。
如果小孩找不到大人,而開始搞破壞,那就是一種吸引大人關注的行為,這種孩子,是聰明的小孩,正在快速的智力發展,才會窮盡所有的方法,就是要把媽媽叫過來。
至於,很多媽媽説,那小孩為何要用搞破壞的方式?答案很簡單,因為搞破壞比較快。
2、開始在拿工具,東拆西拆的搞破壞:
孩子拿東西搞破壞也是常見的,很多媽媽很擔心孩子的危險與否,例如拿剪刀、刀子、螺絲起子、鉗子等⋯⋯
但不說你或許不知,東拆西拆是一種「工具使用」的智力在發展,所以父母也擋不了他。
操作工具的活動中,足以刺激孩子的空間、協調、專注等能力,所以父母看到孩子拿工具,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反而要適度的增加孩子有拆東拆西的機會,讓孩子發展自己的大腦學習,千萬別急著發怒。
3、不照玩具的玩法玩,就是愛創造其他種玩法:
在教育現場,我們常看到很多孩子,玩遊戲都不會好好照一般的規則玩,拿到一個教具就開始天馬行空的搞破壞。你愈教他怎麼開始玩,他就愈不聽,要用自己的方法玩。
(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