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同樣一句話,孩子總要大人講很多遍?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當孩子越大,越叫不動,同一句話,總要叫很多遍,最後一定弄到大人生氣,或吼他的名字,小孩才會回你。這種行為,實在是令爸媽很生氣, 因為我們總覺得孩子變得很故意,又被動。
且慢!這是你對孩子的生理及心理發展,了解的還不多,一定要仔細看看這篇,才不會教到快氣死。
研究發現,2個動作改變孩子學習表現
最近很多孩子考完期末考了,孩子們跟我說,考試太緊張了,沒辦法專注,更沒辦法忘掉記過的東西!我記得自己從前也是這樣,越緊張,過敏越嚴重,越是表現不出來。
既然學了科學,就該拿來幫助更多孩子,今天一招”弄假成真”術。這個方法,正是我自己多年的研究”embodiment”理論,內容就是透過姿勢及表情,來改變學習的表現。兩個做法:
第一個,當面臨挑戰時,請做出微笑自信的動作:
告訴自己,我可以發揮到最好,我沒有問題!
第二個,你可以做出更有自信的握拳,或挺胸縮腹的自信動作:
連續2分鐘以上,孩子就可以發現情緒緊繃的感覺消失,記憶力又回來了。這種你以為假裝的自我催眠,被發現可以影響到內在生理表現。
哈佛的研究發現,做出這些自信的動作,讓緊張激素(腎上腺皮質醇)下降了25%,而比賽考試前做出自卑、彎腰駝背的姿勢,壓力素上升了15%,於是怎樣都考不好了。
學習壓力,讓孩子越來越挫折
每天早上起床時,媽媽總是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叫醒欣欣,吃早餐時,欣欣也愛吃不吃的,出門前總是要媽媽一催再催,兩個人總會在一大早就大吵一架,搞得欣欣和媽媽關係緊繃…
到學校後,欣欣上課時常會分心,下課時又因作業常忘記帶、寫不完,被處罰下課時必須待在教室補作業,所以和其他同學的相處時間也不多,問她好朋友是誰?下課都在做甚麼?欣欣總是嘟著嘴,搖搖頭!
每天回家聯絡簿都是紅字…放學後,欣欣還得到安親班寫作業、補習……。如果作業寫不完,回家又得和媽媽熬夜作戰。媽媽很苦惱,到底這樣的狀況,還要循環多久?媽媽也很想知道可以怎麼做才能幫到欣欣……。
(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