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咬人、尖叫怎麼辦?在家玩出好情緒的感統遊戲
一個3歲孩子,到親子館玩耍,想玩的玩具被搶走了,於是生氣尖叫,甚至動手、咬人,媽媽連忙抓住他。
其實,會出現這些負面情緒與行為,都和沒有滿足孩子的發展需求有關。
0-5歲這個年紀的孩子,活潑好動,開始想要自主,語言溝通能力還沒有很好,所以常常有一些情緒出現,愛哭鬧就算了,有些孩子甚至出現不恰當的動作,例如打人、尖叫、咬人……等行為出現,其實這都和孩子發展的能力不足有關,或者是環境中沒有滿足孩子發展需求的刺激。
那麼到底這個年紀的孩子爸爸媽媽該怎麼陪孩子玩,才能發展出好情緒、好行為、好腦力呢?其實,要減少幼兒「尖叫」、「打人」、「咬人」的行為,不能光用説的,可以用四種方法訓練:
一、孩子的大腦,需要足夠的「觸覺刺激」
舒適的觸覺刺激對大腦的功用,是穩定孩子的脾氣,產生快樂的感覺。刺激不夠的孩子,常常會過度防禦環境,因此打人、咬人、尖叫的行為不斷,都有可能是因為過度敏感而在保護自己。
適合的小遊戲:滾滾小壽司&小腳後空翻
這時期的孩子,對世界的探索動機是很強的,什麼東西都想摸一摸、按一按、玩一玩,也常放入口中咬一咬,因為他們要用各種感官去認識這個世界的事物,所以爸爸媽媽要注意玩具安全及清潔。
手部動作結合視覺發展和認知發展,專注力也影響很大,如果寶寶明明想玩卻容易分心或放棄,會影響寶寶認知的發展,父母要特別注意,有可能是孩子自己找不到適當的玩法,或者是孩子的挫折忍受度較低。
因此爸爸媽媽的陪伴對於專注力發展很重要,必要時尋求天才領袖專業人員評估及協助。
二、孩子的大腦需要足夠的本體覺刺激
本體覺刺激可以帶來專注的感覺,讓孩子注意到環境的改變,也會讓孩子脾氣變好。本體覺刺激不足的孩子,容易躁動、不聽大人話,沒法安靜的做一個活動。
適合的小遊戲:倫敦鐵橋&相撲小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