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咬人、尖叫怎麼辦?在家玩出好情緒的感統遊戲
三、孩子的大腦需要動手及動腳的感統刺激
許多歐美國家都建議,六歲以下的孩子每天應有1~2小時的大肢體活動,去公園玩、跑跑步、做些伸展、玩玩球……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孩子有好的專注力、學習效率、好體力外,更重要的是,多玩的戶外活動也能滿足孩子感統的需求,也能擁有較多的正向情緒。
四、孩子的大腦需要與真人互動的社交刺激
此階段幼兒喜歡觀察其他孩童遊戲,來擴充自己遊戲的方式。透過社交刺激,學會觀察、學會等待,學會互動中的表達及應對,父母在陪伴過程中,少「主導」,多「擴充」,例如孩子在玩遊戲時,不要要求他一定要怎麼玩,但你可以在他旁邊示範、引導,給孩子多一點空間、多一點思考。
很多爸媽很擔心自己帶不好孩子,我常說:「怎麼會?你只要肯用心陪伴,就會知道該怎麼跟孩子互動。」而且,一但真心的與孩子玩與互動後,就會這些陪伴的過程中收割,會發現孩子會更愛你這個爸媽,接著你又會再更進一步的了解孩子,這就是一開始願意投資,後面教養接踵而來的正向循環。
反過來,如果一開始你接觸孩子,遇到一點點麻煩就卻步,覺得你自己真不是帶孩子的料,於是就逃回你自己的手機世界裡,對孩子只是玩票性質,那你會離孩子越來越遠,你的教養也會越來越挫折,因為肯花點時間及有品質的陪伴,會幫助你發現自己孩子在成長中的許多變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