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強迫分享!做對六件事,讓孩子主動分享
小琪的媽媽適時引導小琪體會小婷想玩的渴望,創造雙贏的局面,例如採交換玩具的形式(就是以物易物啦!)或是輪流玩,並且小琪媽媽要能向小琪保證,多久後玩具一定會到小琪手上。
小婷的媽媽要給小琪大大的讚,同時也讓小婷對小琪做承諾多久後一定還。
當然,孩子的世界有如此美好就好了!不是每次的分享事件都能成功,重要的是要去嘗試,並且大大鼓勵,『經驗』可是影響孩子未來願不願意主動分享的重要關鍵唷!
分享不該只存在孩子與孩子間
你是否也會這樣,買了好吃的食物回來,孩子喜歡吃就讓孩子吃光,自己不用吃也沒關係。
久了,孩子也習慣不問身邊的人要不要吃,就吃光,媽媽的面紙、爸爸的筆記本不問就直接取走,大人就是這樣包容小孩或禁止小孩,但也就忘了其實分享這個社會互動,應該是要在家中無時無刻演練的。
『這是媽媽的,你要先跟媽媽借唷!』
『這是媽媽買給大家吃的,一人一個,你要記得留給爸爸,不然爸爸下班回來,肚子會好餓好餓唷!』
教分享的關鍵,6件事最重要
1.製造一起玩比較好玩的成功經驗
如一個人玩車,只能排排站;多一個人一起玩,就可以玩警察遊戲,可以當不同角色。
2.給孩子多一點時間思考
孩子一時半刻不分享,不代表他就是自私的,給孩子多一點時間想想。
3.孩子先從大人身上學分享
如果我們總是給一堆禁止,他們就會學到錯誤的互動經驗。
4.玩具該有公家的及私人的
不是每個買來都是大家的~孩子沒有交換的經驗,反而練不到分享。
5.不要常說“你比較乖,都有讓;他不分,我們不喜歡他“,久了後,常讓的也會覺得不公平;被讓的永遠都學不到分享!我會跟聽話的說“你做得很好!一定會更多孩子想跟你一起玩“;我會跟不分享的孩子說“要記得說謝謝,下次就輪到你分享囉!“
6. 多用同理的方式和孩子溝通
常帶著孩子看圖說故事、玩角色扮演的遊戲,這都有利於孩子心智解讀、決策判斷能力發展,分享也就跟著容易主動產生。
「分享」固然是毋庸置疑的美德,也是社交必備的技能,但是沒有節制的分享一樣會造成家庭、社會問題。
因此,想要孩子學習「分享」,父母可以以身作則、可以曉以道理、可以引導,但記得在合理的範圍內盡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決定,也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