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全台調查:1/3兒童有精神疾患、自殺意念高
衛生福利部委託台大精神科教授高淑芬,進行台灣第一個全國性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近1/3兒童有精神疾患需要專業評估、協助,且有自殺意念6個月盛行率為3.1%,也就是說,全台每10萬名孩童就有3100名曾有自殺的念頭。研究發現,近1/3兒童有精神疾患需要專業評估、協助,且有自殺意念6個月盛行率為3.1%,也就是說,全台每10萬名孩童就有3100名曾有自殺的念頭。
統計發現,近六個月來,台灣兒童及青少年各種精神疾患及自殺盛行率的比例增加,而這些精神疾患相關的家庭、環境、學校、個人、心理因素,都是造成孩子精神與心理疾病的重大影響。
孩子的精神疾患會以發展、情緒和行為呈現,研究調查的精神疾患包含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對立反抗症、行為規範障礙症、自閉症、情感性疾患(持續性憂鬱症、憂鬱症)、焦慮症、特定畏懼症、飲食障礙、睡眠障礙等。
研究參考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的抽樣架構,選出台灣69所分布在19個縣市,從國小到國一,經家長及孩子的同意下,共有1萬122名學童進行抽樣,進行臨床診斷會談。
結果發現,任一精神疾患陽性診斷的盛行率約為28.7%。依盛行率高低排序,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最高,特定畏懼症次之;睡眠問題、焦慮症、對立反抗障礙症、自閉症等疾病都不容忽視。
台大醫院在研究的結案報告中分析,研究結果和歐美調查結果相似,學童的精神疾患並不少見。但比對健保資料庫的低盛行率,顯見仍有很多孩童沒有得到應有的診斷與治療。
高淑芬醫師也說,此次研究採樣做到國中一年級,未來應該再做12歲至18歲的青少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對兒少心理健康更有全面性了解。
很多時候身為大人,會用自己的標準,對孩子的期許太大,孩子做不到容易挫折及產生負面情緒。有所要求絕對是好事,但凡事過猶而不及,適時彈性、中庸的教養,才能有利孩子正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