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適合在哪裡練吃飯?從感統剖析!
了解你的小孩屬於何種感覺處理類型嗎?
一、低感覺輸入型
此類型的孩子較容易對許多活動都表現得興趣缺缺,不會特別去注意現在發生了甚麼事情,看起來一副很累的樣子;他們不會特別注意到新奇的事物,或無法回想早上發生了甚麼事情。通常他們會需要更大的聲音、視覺刺激更強烈的圖片影像、或是味道更重的食物才會產生反應。
二、感覺敏感型
此類型的孩子較難專注在眼前的事物上而容易分心,因此對環境做一些變化可以很快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然而這類的孩子行為反應較被動,因此對於情境並不會馬上做出反應,或許要過一陣子才會明顯表現出來,而抓不太到刺激原為何。
三、感覺尋求型
此類型的孩子看起來似乎永遠也停不下來,他們會主動尋找各種感官上的刺激。尋求視覺刺激的孩子可能會不停望著環境中的各樣物品;尋求觸覺刺激的則會嘗試去觸摸身旁的所有物品。這樣的行為有時甚至會影響到其他孩子,當他嘗試去觸碰別人或侵犯到他人空間時。
四、感覺逃避型
此類型的孩子容易警醒度過高,因此也易分心,他會注意身旁的所有事情,當他們感到不舒服或是被過度刺激時會嘗試去避開。
例如這種孩子在從事較雜亂的活動時可能會想帶著手套,因為觸碰到各種不同的東西讓她感到不舒服;或是常常摀著耳朵來隔絕聲音;也可能較偏好在較安靜的環境或是獨自完成任務。
孩子適合在哪裡練吃飯呢?
舉個例子讓你更了解不同感統類型孩子的特色,你認為這四大類型的孩子在哪裡用餐會表現比較好呢?
針對低感覺輸入型孩子:
大部分的用餐環境都可以,只是需要有足夠的聲光刺激,最好是自己夾菜自己來,菜一道道上的那種。
針對感覺尋求型的孩子:
比較熱鬧、有音樂、忙碌的餐廳,幾乎需要自己來的,像是自助餐廳。
針對感覺敏感型的孩子:
要避開尖峰用餐時間,適合在比較熟悉喜愛的餐廳,安靜、燈光較昏暗、氣氛融洽的餐廳尤佳,座位盡量避開送餐路線。
針對感覺逃避型的孩子:
最適合在家吃飯了,可以考慮外帶或較外送,如果真的要在外用餐,盡量選擇住家附近較家庭式的餐廳。
看到這裡,是不是比較清楚了呢?或許你可能會覺得孩子好像有時是屬於某一類型,有時又屬於另一類型。
沒錯,因為針對不同感覺的處理,孩子可能會分屬不同類型,下一篇我們將帶你了解,針對不同感覺處理類型的孩子,如何將感覺統合落實於生活之中。
延伸閱讀:
您好,想請問我兒子一歲兩個月,我覺得他有點像敏感型和尋求型的綜合,因為他對聲音敏感,但也喜歡到處找一些新東西玩。他如果在外面吃飯都可以一邊玩桌上的餐具一邊吃,並且坐在餐椅上至少40分鐘,但在家裡幾乎無法,大部分用餐都是站著才要吃……該怎麼讓他願意上桌吃東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