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適合在哪裡練吃飯?從感統剖析!
很多媽媽來哭訴,吃飯好難練,有時在家裡吃,去外面不吃;有時後吵一點的地方才吃,安靜的地方反而在那邊鬧;有時候親子餐廳也不見的吃得很好,反而叫個麵還比較會主動吃。到底怎麼做,才不會讓爸媽,不敢帶孩子出門吃飯?
這一篇,教你從孩子不同的氣質,選擇用餐環境,成功率會大增喔!
了解感覺統合與自己孩子的氣質
很多家長會問我孩子有感統問題嗎?要怎麼解決?其實感統不像感冒吃藥這麼簡單,咳嗽就吃咳嗽藥、流鼻水就吃止鼻水的藥。
感統包含七大感覺,這七個感覺的敏感、鈍感、或調節不良又分別會產生不同問題,排列組合下來,有感覺統合問題的孩子就常需要專業的職能治療師設計個別化的感統活動!
但,很多有心的家長常會問我,那有沒有可能日常生活中就能練感統, 一周感統上個一兩次效果好嗎?
的確,感統是需要融入日常生活中的,這也是身為臨床工作者希望的,但先決條件是家長必須了解感統,因此之前提供了有許多文章介紹不同感覺有統整問題時,可能出現的現象。
接下來希望帶著各位爸爸媽媽認識孩子是屬於哪種感統問題,並提供簡單的、對應的居家感統活動建議,以期更有效能的提升孩子的感統發展。
感覺統合是什麼?
孩子們從小每天就要接收許多從環境來的刺激,當中包含聲音、光、觸感、動作、重力,而當孩子可以對這些接收到的訊息做出適當的回應就叫做感覺統合。
不同孩子在投入活動時對於訊息處理的能力及回應環境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有人可能沒辦法好好安靜坐著,而有人卻在自由玩樂的時間不太想活動。
而他們會有這些不同的反應,是因為透過每個人的感官接收及整合環境訊息的方式不太一樣。
(下一頁繼續)
您好,想請問我兒子一歲兩個月,我覺得他有點像敏感型和尋求型的綜合,因為他對聲音敏感,但也喜歡到處找一些新東西玩。他如果在外面吃飯都可以一邊玩桌上的餐具一邊吃,並且坐在餐椅上至少40分鐘,但在家裡幾乎無法,大部分用餐都是站著才要吃……該怎麼讓他願意上桌吃東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