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這樣做,孩子當然睡不好!讓孩子好入睡的7個關鍵
6.別過度期待
想要建立好的睡覺習慣,一定不可能幾天就完成,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有耐心,用罵的、用懲罰的很容易有反效果,因為提高了警醒程度,也提高了睡覺的壓力!
六個月後的幼兒不睡覺,是因為「分離焦慮」
你會發現孩子半夜好幾次焦慮地嚎啕大哭,甚至還會挑安撫的對象……。這其實是孩子正常的情緒發展過程,通常兩歲左右會逐漸退去。處理這時的睡眠問題,除了固定的一套睡眠儀式外,平時如何面對很重要!
1.不論孩子有多小,不論你是要離開去哪裡,都要告知,儘管只是去隔壁房,都要說聲「媽媽等一下就回來」!
2.要有轉移注意力小法寶,例如具吸引力的聲光玩具或帶孩子洗澡,如此媽媽說完再見快速離開後,照顧者也容易安撫孩子。
3.如果因為工作關係,孩子睡眠時間有時需要不同照顧者,那麼也建議有一定的規律,如此孩子適應也會較快。
4.不要禁止孩子的自我安撫方式,這時孩子可能會用吃手來達到自我安撫,不用嚴格禁止。
睡眠儀式建立的4B原則
早期的睡眠儀式(bedtime routine)建立,是很重要的,美國兒科醫學提供了以下建議:
●洗澡(bathing):
一歲前的嬰兒,常「被」養成「吃到睡著」的習慣,無論是親餵或瓶餵。因此當半夜要再度入睡,就需要「奶」的陪伴。想要打破「吃到睡著」的習慣,可以在吃和睡之間,讓孩子清洗一下。睡前洗個澡(或簡單清潔一下),接著按摩,再安撫入睡。按摩時可以搭配乳液,並給予中等程度的壓力,研究認為,這樣的按摩有助於調節神經系統和賀爾蒙分泌,能提升孩子的睡眠。
●刷牙(brushing):
刷牙或清潔口腔,另一個效益就是口腔的溫柔安撫,這對孩子而言是安全感的來源,也可以建立日後「刷牙」習慣的養成。可於洗完澡後,躺在床上按摩的步驟中進行。
●睡前故事(booking):
書本是用來替代「奶」,最好的助眠夥伴,該這麼做:
*越小開始越好
利用「布類」材質的書,可以帶寶貝抓一抓書頁,玩一玩書中的設計。講故事的時候,不需要按著字講,看到什麼圖案就說什麼。書裡的內容越單純越好,可能只是一隻動物,或一個池塘。
*選擇圖片具吸引力的繪本
一歲左右適合主題單純的書籍,可以由「硬/厚紙」材質的書開始。讓寶寶翻翻書,增加參與感。切記睡前故事不適合一直讓孩子回答問題(例如:找找看:猴子在哪裡?為什麼河馬在生氣?),這樣無法達到催眠的效果。
*速度放慢,音量放低,語調溫和
睡前故事最忌讓孩子過度興奮,因為這樣孩子反而更不易入睡。建議家長在孩子興奮的時候,要「反向」回應操作。孩子問得快,你要回答慢(讓他慢慢聽),講故事也要慢慢講(繼續慢慢聽)。孩子一下子翻完了,要講下一本,你可以反向操作,那就講完了,你睡覺吧!或是再讓他「慢慢聽」你講完這本。
*調暗光線減少干擾
講故事的環境也很重要。房間的燈不用全開,這樣孩子可能眼光撇到其他有趣的玩具,起身去拿,睡意頓時全消。建議把白燈關掉,溫暖又催眠的黃燈打開就對了。
●就寢(bedtime)
綜合以上三點,就是一系列的睡眠儀式。在這過程中不斷地讓孩子意識到:我該睡了!我準備要睡了!這個方法對於不易入睡的孩子特別有效。也許在過程中你會發現,孩子還是會掙扎,但別擔心只要你持之以恆,孩子的習慣也會建立。
☆寶貝意識到的習慣:喝奶->洗香香->按摩+刷牙->睡前故事->可以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