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玩具太多,是造成三分鐘熱度的原因
一個媽媽傳影片問我:「老師你看,孩子玩玩具都東碰一下西碰一下,三分鐘熱度,最後沒得玩了,就要人陪,該怎麼辦?」
果然,我看完不到一分鐘的影片,孩子就碰了3、4樣玩具,同時也發現了幾個問題:
1、家裡玩具太多了,反而讓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在一個玩具上。
2、孩子都拿一些没太多變化的玩具,難怪一下就不玩。
3、孩子對難一點的玩具根本没培養出興趣
天才領袖的美編媽媽,常帶2歲多的寶貝一起來上班,可是,小孩不斷要找媽媽陪玩,讓媽媽都不能好好做事,真的快煩死了。
我看了一下,媽媽不是跟孩子説「去旁邊玩!」,就是「隨便丟個玩具給他玩!」⋯⋯ 天啊!現在孩子都進化成3.0了,怎麼可能讓媽媽這麼好打發呢~
究竟,要如何讓待在家的孩子,不無聊、可以乖乖自己玩,有没有想過是你可能給的不對,或玩的不對,孩子才會對「媽媽陪」索討無度呢? 看看我整理的「不會無聊遊戲」,對1打1、1打2的妳,會有幫助的~
孩子三分鐘熱度,爸媽要做五件事
1.設定容易達到的目標
孩子沒耐心、遇到困難就逃避是害怕挫折,所以幫孩子訂目標很重要。
2.發展好奇心
東摸西摸的孩子注意力通常沒辦法在一件事上持續太久,所以爸媽可以變化遊戲,讓持續力增加。
3.彈性引導,不要硬碰硬
不能持續的孩子,越逼他會越抗拒。所以將指令轉化為選擇題,孩子會更願意去做。
4.玩具越少,專注力越高
英國及美國研究發現,玩具太多時,反而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5.大人陪玩,持續力更高
沒辦法持久的孩子,在一開始接觸學習新事物,更需要大人的陪伴。
讓玩具變教具,孩子腦力才升級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我曾經跟你們說過,如果常常跟孩子說:「你如果乖乖吃飯,我就買玩具給你。」,這句話會讓孩子誤會,好行為的目的,就是為了獎品,這是一種賄賂法。
所以,當我鎖定一個玩具時,我會先告訴孩子,我買這個玩具是選了很久,不是一時衝動,它更不是獎品。是為了要買來一起玩的,我也很喜歡它,希望你跟弟弟也喜歡它。
爸媽必知挑選玩具的三大原則
每次的直播或文章,都有很多媽咪留言問我,我都買些什麼玩具給孩子們玩,又有什麼可以推薦?跟你們說一個秘密,雖然我念的是兒童發展,可以幫助我在挑選玩具時,更加的實用及耐玩。
但觀察很多孩子們(包括我自己的孩子),在玩玩具的過程,產生的語言互動、投入的程度、行為的反應,才是我決定,要不要把這個玩具,推薦給所有媽咪的最大準則。讓我來教大家這種3.0的玩具選擇法。
在選擇玩具的時候,為了讓玩具不只是玩具,升級成教具,我都會特別注意三大原則:
(1)互動
除有趣以外,我希望有互動功能,才能有教育意義,更能增加智力
(2)跨齡
不同年齡,玩法及變化可以很多,非常耐玩,C/P值就會非常高
(3)輕鬆
有些時候,媽媽需要做家事,孩子如果有可以自己專注玩的玩具,除了讓媽媽可以爭取時間,也可以訓練自己的獨立及玩玩具的持續,這類玩具買來是會讓爸媽比較輕鬆的。
孩子可以乖乖自己玩,不吵媽媽的遊戲
1.互動遊戲,提升孩子社交力
唯有互動型的玩具,才能訓練孩子的社交及語言力。不要再讓孩子被動的看螢幕,因為大腦只有在互動遊戲中,神經元連結的最快,孩子必需要動手去做、動眼睛去看、動耳朵去聽、用身體去感覺。
有鑑於這些大原則,很多心智桌遊,其實設計得非常好,除了增加孩子的認知能力,還能訓練到孩子很多的品格力,這就是我強調的,3Q(EQ+AQ+CQ)世代來臨,如果可以透過玩玩具,來增加孩子的自我控制,這真是非常值得投資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