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害羞、慢熟,都不是媽媽造成的
5.陪伴孩子,替孩子說明
當孩子感到不安全感時,別急著強迫孩子參與一個新的情境,而是應該帶孩子在旁邊,而你就像是個旁白般,告訴孩子誰正在做甚麼,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其他小孩看起來玩得很開心等等,持續說明清楚現在人、事、物的發展,直到孩子準備好了為止。(這類的孩子很容易過度解讀情境而焦慮,所以你的充分解釋說明能讓孩子以後對情境的解讀更適當。)
6.別幫孩子貼標籤
小心!別幫你的孩子貼上「害羞」這個標籤,讓他人知道孩子只是需要多觀察一下,步調需要慢一些,他需要人家多一些的尊重,如果貼上標籤,孩子也會打從心裡認為自己是這樣,那麼「害羞」這個標籤可是會黏的久一些呢!
7.換新環境前,要先多去認識新環境
如果這類的孩子要上學或換新的托育地方,記得最好在去之前帶孩子到那邊多認識幾次唷!
一般孩子都會經歷對環境極度焦慮的過程,大多數是在8個月左右,也就是我們常稱的「分離焦慮」,有些孩子隨著懂事了,18個月左右時,可能還會再次出現,這時候易親近性較低有時只是個過渡期唷!
慢熟媽媽 VS 快熟小孩:你對新環境的接受度較低,對於孩子的高接受度應該常感到驚奇
這樣的你,是否懷疑:孩子是否太誇張了,對不熟的人也如此熱絡,這會有危險吧!
因此開始出現一堆限制,孩子就被管的莫名其妙,沒情緒也難,以下策略可以參考:
1.讓孩子充分運用感官探索這個世界
爬一爬、走一走、聞一聞、摸一摸……等,不要過度擔心會弄髒,但要記得緊跟在旁注意安全唷!
2.試著去適應孩子的喜好跟著探索環境
例如散步時聽聽自然界的聲音、聞聞植物的味道、嚐嚐不同的食物、堆疊砂石城堡、參與孩子的小團體中……等。
3.提供孩子體驗不同經驗的機會
用各種不同活動、觸感、光線、聲音,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也能提升孩子的多元智能。
4.孩子在動作的同時,跟孩子說當下正在做的事
例如”你正在說你好!””你喜歡看著人耶!”
5.多提供機會讓孩子和其他同儕一起遊戲
如公園或親子館。
6.即便孩子是很善於社交的,身邊還是盡量有大人陪伴,以處理一些特殊情況。
例如:
”媽媽知道你很開心看到妮妮,你想要抱抱她”
“但是你有沒有看到妮妮已經皺眉頭,把他媽媽抓的好緊。”
“我想他應該是想說請溫柔一點!”
“何不就跟他說妮妮早安,然後輕輕地跟他拍拍手就好呢?”
慢熟媽媽 VS 慢熟小孩:媽媽和孩子面對新的人或情境都需要一些勇氣
雖然媽咪也是這樣長大,但別忘了,以前的環境和現在大不相同,現在要宅在家裡、少與人互動是比過去容易的多,因此有些小提醒媽咪必須知道。
1.多帶孩子外出
孩子和你一樣傾向避開新情境或人群,儘管如此,每週還是建議至少有五天以上帶著孩子做個小探險,繞不同的路回家、去不同的賣場、不同的公園或其他人多的場合。
2.多花些時間和孩子解釋新情境,並確保孩子在你身邊給予安全感。
“那個小哥哥只是在玩水啦!他覺得潑水,水飛到空中再掉下來很好玩!”
3.帶著熟悉的安撫玩具
孩子偏好玩同樣的玩具,在熟悉的場所玩,因此當孩子要到新的情境時,可以鼓勵帶著熟悉的玩具一起去,或者媽媽陪著一起做能放鬆的活動,例如繪本共讀。
4.分享經驗
可以跟孩子討論你自己的經驗,當你要嘗試新的事物時,你是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舒服感,別擔心你所說的孩子聽不懂,你的語氣和情緒的分享,對孩子而言就是最棒的支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