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的友誼,是換來的!社交技巧與情緒
☆ 促進孩子察覺情緒
父母及老師應該經常正確的分享自己的情緒感受,不論是喜怒哀樂。從故事或媒體中去建立孩子的同理心,了解自己的情緒,也了解別人的情緒。
☆ 使用情緒經驗幫助思考
有些情緒經驗的觀察或體會是會讓孩子更專注、記憶更深的。例如,當孩子從故事或他人經驗中聽到了某些行為產生的負面情緒結果,我們應立即帶著他思考這個結果的成因,讓孩子感受並問他”換做是你怎麼辦”,”你會有什麼情緒”,增加孩子藉由不同的情緒學到更多問題解決能力。
☆ 教導了解更多複雜的情緒
情緒處理是非常複雜的,但每一次的情緒經驗如果能好好的機會教育,就會養成孩子主動管控自我情緒的習慣,而教育者對孩子適當的溝通、分享及回饋也是能力提升的關鍵因素。
☆ 發展孩子自我管控情緒的能力
情緒不是由別人管,而是由自己管!所有的情緒引導最終都是希望孩子建立自己管控情緒的能力。所以家長及老師應該隨時提醒孩子自己建立幾個面對情緒的方法,或在情緒當下,引導孩子思考之前的策略,才能真正發展出成熟的情緒管理能力。
嬰幼兒的情緒行為發展,遠比我們想像複雜的多,科學研究上也發現大腦處理情緒的機制相當的複雜。
根據Merry Bullock & James A. Russell兩位情緒專家的分類,兒童情緒分為四個層次(1)嬰兒的察言觀色(人臉、聲音、姿勢改變)(2)嬰兒尋找可以用臉部表情表達的情緒(3)兒童情緒認知提升,知道什麼情境背景可以用什麼情緒(4)兒童結合表情、表達及情境,越來越多經驗建立情緒藍圖。
而就發展心理學而言,情緒可以歸納出大約的里程碑(表一),了解這樣的歷程,可以讓我們知道孩子情緒發展的步調,增進親子及教學關係!
隨著科技、人文、工業、藝術及文化不斷的演進,我們下一代孩子競爭力的養成重點,的確要讓我們多花點心思在培養高EQ的兒童。及早累積孩子調控情緒及行為控制的能力,就是及早培養兒童社交能力的根本做法之一。
(表一)兒童情緒發展
發展年齡 | 情緒內容 |
0-5週 | 滿足、驚嚇、討厭、苦惱 |
6-8週 | 高興 |
3-4個月 | 生氣 |
8-9個月 | 悲傷、害怕 |
12-18個月 | 善感、害羞 |
24個月 | 驕傲 |
3-4歲 | 罪惡、嫉妒、簡單同理心 |
5-6歲 | 耽心、謙虛、自信 |
7歲以上 | 複雜同理心、社會觀感 |
延伸閱讀: